银行去哪儿?

发布时间:2014-06-17  | 浏览:

  当今世界,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岌岌可危。你若问我,面临冲击最大的行业有哪些,我觉得银行应该算一个。

  2013年,埃森哲在一份报告中预测,到2020年的美国,传统银行将失去35%的份额,四分之一的银行将消失。今年年初,《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在一次论坛演讲中更认为,“二十年内,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会消失。”而在我看来,“消失”的时间可能不需要二十年。

  现代银行业诞生于十七世纪末,以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出现为标志,试想一下过去的这三百多年,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已经面目全非,然而银行业的基本制度和运营逻辑并无大变,这几乎是没有天理的事情。银行的基本业务有三项,分别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此外,庞大细密的网点服务、数以百亿张的信用卡以及银联系统,构成为一张无远弗届的金融网络,覆盖了现代人的生活。

  如今,上述六项均遭遇挑战,最令人兴奋的是,所有的挑战者居然均来自银行业以外。

  先说负债业务,即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就在去年的6月,阿里巴巴推出了余额宝,当时谁也没有料想到,它会在短短的八月后成为中国最大的货币基金。一年后的今天,余额宝引爆的惊悸已经过去,但是对于稍稍有点互联网知识的人而言,银行业的活期及定期存款利率已然形同虚设。

  再说资产业务,即个人贷款、企业贷款,P2P网络贷款平台的方兴未艾已经让银行业风声鹤唳,目前中国的P2P模式有三种,分别是以拍拍贷、合力贷、人人贷为代表的纯线上模式、以翼龙贷为代表的线上线下结合模式、以宜信为代表的债权申请模式,特别是宜信表现得最为凶猛和具有争议性,在过去的2013年,它以2.5万人的线下业务员团队,获得了500亿元的业务规模。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混业经营模式的成熟以及民营银行牌照的开放,BAT、保险公司乃至电信运营商都可能以自己的方式切分这块蛋糕。

  中间业务,即代理支付及理财业务的防线更为薄弱。在美国,Paypal在两年前就支持P2P转帐服务,亚马逊和苹果也相继开始提供基于Kindle和iPhone、iPad的支付服务,亚马逊除了商店内支付之外,还提供个人对个人的支付服务。在中国,出现了两种新的支付模式,分别是以快钱、易宝支付、汇付天下、拉卡拉等为代表的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和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依托于自有电子商务网站提供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

  信用卡的命运也许同样悲催,截至2013年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42.14亿张,较上年末增长19.23%,看上去是一个颇好的增长数据,各行在信用卡手续费上的收入也很可观,仅工行一家就超过了140亿元,但是如果我说,在未来的五年内,绝大多数城市白领皮包里将不再存在一张信用卡,你相信吗?最后来说银联,在中国,银联公司成立于2002年,由五大行及造币公司为主要发起股东,拥有联网POS机241万台、联网ATM机21.5万台,为一家具有垄断优势的金融服务机构,日子过得“低调且滋润”,可是,当互联网移动支付成为主流之后,这家公司若不能及时转型,那么,好日子也许很快就到尽头了。

  银行去哪儿,真的是一个问题了。目前,根据银监会的统计口径,全国各类金融机构约1600家左右,然而,当前的战局是,如蚂蚁雄兵般冲进来的新竞争者数倍于现有的机构数目,仅P2P公司数量就超过了2000家。

  洪水已然爆发,但是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是疏是堵,仍在迟疑之中。今年3月14日,央行叫停了中信银行与腾讯、阿里的合作,3月21日,央行宣布,从4月1日起,汇付天下、易宝支付、随行付、富友等8家支付机构全国范围内停止接入新商户。几乎同时,央行下发《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稿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对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给出了明确的限制性条款。

  不久前,法国零售银行协会对全球150位银行家进行问卷调查,当被问及“谁会是他们接下来最大的潜在威胁”时,大多数的银行家填写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名字:Google。

  然而,他们或许竟也是错的,因为互联网最大的魅力在于——你未来的敌人,很可能并没有出现在现有的名单上。

  核心经济期刊论文发表范文电子商务论文发表浅谈电子商务与现代化物流建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article/7638.html


    上一篇:不要恣意放大互联网金融风险
    下一篇:如何回答“百无一用是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