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期刊网:存款保险不是救命稻草

发布时间:2014-04-08  | 浏览:

  2013年,金融改革大幅拉开序幕,以银行业改革为重点的金改开始逐步延伸,以便为最后的市场化道路打开一个稳健的金融通道。银行业是目前中国金融资产最大,系统性关联程度最高的金融行业,也是整个国民经济最直接的金融推动者。改革的步骤首先拿银行业开刀,可谓是用心良苦。

  银行业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资金定价市场化,融资畅通化以及风险担保的市场化,国家是最终的管理人,但不应该为银行提供直接的政府信用担保。政府的信用也不是无限的,是有节制的,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制度是国家把担保形式由政府转为市场,并提高市场的风险自我甄别能力。

  所谓的存款保险,有点类似于缴纳保费,就是银行业机构由政府牵头组成一个存款保险机构,然后更具各个银行的资产风险水平与规模,向该保险机构缴纳保费,费率的确定需经过银行业认定并执行。一旦某些银行出现挤兑或破产风险,储户的存款可以由该保险机构补偿。在国外,存款保险已有非常成功的尝试,美国金融危机倒闭的诸多中小银行,最后都通过存款保险完成了对客户的赔付。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存款保险制度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不可能全额赔付,只能设定一定的标准和限额,或者按照超额累计的比例赔偿,目前央行放出的消息是最高对个人赔付50万,超过50万部分或许不能获得赔偿,对企业的存款赔偿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如何确定赔付标准,将直接决定了银行风险经营意识的高低和市场化水平的高低。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存款保险制度倒主要不是为了约束既有的五大行和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因为这部分银行不是上市就是有雄厚的投资者来源,或者在内部风险经营上已经有成熟的风险触发机制。存款保险主要是针对运营能力不那么成熟的区域性中小银行和未来即将搅局的民营银行,因为一旦利率市场化铺开,银行的银饭碗被砸破,局部性的银行风险和破产将成为必然,而民营银行的可能性很大。

  对于银行来说,存款保险给予了保障,大不了最后破产清算,该赔的赔,赔不了的由存款保险赔,再赔不了的就是客户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了。毕竟,存款保险也只是有限赔付,不可能全额。

  那么,对于普通的储户来说,存款保险制度是否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呢,显然不是。客观上来说,存款保险制度是和利率市场化配套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任何保护都是有成本的,存款保险也一样。对于储户来说,不能完全依靠存款保险来实现自己的资产保全能力,而更多需要提高自己的风险甄别能力和资产配置处置能力。

  可以试想,如果储户对银行的业务认知更全面一些,对银行的风险经营能力再强一些,对资产处理和理财能力再强一些,对风险性的预估更强一些,那么,完全可以自己选择一家或者几家更靠谱的银行,或者在高回报和低回报的银行投资渠道方面做一个有效的资产配置。存款保险制度对于储户来说,是无奈之举下的最终市场保障,但并不是救命稻草,如果储户自己把存款保险定位为救民稻草,只能说明储户需要提高自己的风险甄别能力和资产处理能力,更大地提高主观能动性。

  当然,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储户缺乏这种市场化的风险预知和甄别能力,所以造成了把大量存款放在银行而不加“理睬”,听之任之的状况。这也需要通过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来逐渐进行风险意识的启蒙。要让储户了解银行资金经营的风险,让客户在风险对价和回报对价中自己选择最佳的银行,而不是被动的思维:反正由国家担保,存款利息回报都差不多。

  最终的市场化,不光是银行业资金定价的市场化,储户、投资者的资金和风险意识也要市场化,这也正是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的另一层含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是希望通过存款保险制度建立最后的,没有其他途径下的保险赔偿机制,更鼓励市场和储户在风险甄别能力中降低投资风险,实现自我保护。

  应该是这样的逻辑,现有自我意识的资金保护意识,然后才是存款保险制度。

  经济管理职称论文发表范文:证券经济职称范文简述证券公司构建IT治理制度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article/7359.html


    上一篇:悠悠期刊网:创业公司最常见的失败原因有哪些?
    下一篇:缺乏“互联网思维”的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