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临床医学论文投稿老年女性高血压临床特点以及家族史

发布时间:2015-10-08  | 浏览:

这篇临床医学论文投稿发表了老年女性高血压临床特点以及家族史,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病,多发于老年人,论文探讨了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高血压家族史做了研究。临床研究表明,家族史是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家族史的人患高血压的危险是无家族史的2倍。

关键词:临床医学论文,高血压临床研究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探索女性高血压的发病特点以及家族史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特点,我院对168例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168例,所有患者的疾病诊断按照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血压≥140 /90mmHg(1mmHg=0.133kPa),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明显的心、肝、肾功能异常和甲状腺疾病患者。按照有无家族史分为家族史阳性组和家族史阴性组,高血压家族史系指家族中父母至少1人,直系亲属中有1人或1人以上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其中,家族史阳性组84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65.1岁;家族史阴性组84例护理论文,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指标检查 采集两组患者空腹12h的静脉血,分离血浆,检测血糖、甘油三酯、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和血压级别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构成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家族史阳性组患者发病年龄较家族史阴性组患者小,差异显着(P<0.01);在血压级别比较中,1级和2级高血压的发生率家族史阴性组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但3级明显低于阳性组,差异显着(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和血压级别的比较(%,±s)

组别

n

发病年龄

高血压1级

高血压2级

高血压3级

家族史阳性组

84

41.2±10.2

25

16

43

家族史阴性组

84

47.3±11.4

38

28

18

x2或t

3.65

4.29

4.43

16.09

P

<0.01

<0.05

<0.05

<0.01

3 临床特点

3.1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调查发现,初产妇、孕妇年龄<18岁或>40岁、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家族病史、慢性高血压、营养不良,低社会经济状况,都增加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对这类患者应该认真检测血压。在6~10天时进行低盐饮食<6g/日,严重时加用利尿剂,并加用镇静剂以阻断丘脑及大脑皮层间冲动的传导,从而控制神经精神症状,减轻紧张综合征的症状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3.2容易发生合并症。老年高血压的发病基础是动脉硬化,而收缩压的增加又会加重和加速动脉硬化。脑血管和心血管的硬化为最严重的伴随症。收缩压使脑血管和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经大量临床分析证实,有高血压病史比无高血压病史的冠心病死亡率高2.3~5.0 倍。在血压测量值增高的老年人中,有部分人实际血压并不高。这主要是因其肱动脉硬化,袖带不能正常压迫而致。这种假象称之为假性高血压。此现象亦有随年龄增加之趋势, 不能冒然降压。

3.3血压的变化 收缩压升高明显,舒张期血压升高较慢,导致脉压差加大,如主动脉明显硬化,舒张期则无明显增高;血压随体位变动而变化,由于血管硬化,对张力和压力变动的调节能力减弱所致;血压随季节、昼夜变化,部分老年人的血压在夏季较低护理论文,而冬季较高或昼夜之间变化明显,收缩压的变动范围可达40mmHg(5.3kPa) 以上,舒张压的变动范围可达 20mmHg(2.6kPa)。

4讨 论

临床研究表明,家族史是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有家族史的人患高血压的危险是无家族史的2倍[3]。有高血压家族史的患者发病年龄较早,血压水平偏高,血压分级属于最高级,极易对患者造成突发性的伤害,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对年轻的初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对其家族成员的普查,尽早发现家族中无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做到早期干预。在本案例中,家族史阳性组患者发病年龄较家族史阴性组患者低,差异显着(P<0.01);在血压级别比较中,1级和2级高血压的发生率家族史阴性组明显高于阳性组(P<0.05),但3级明显低于阳性组,差异显着(P<0.01)。

论文范文:新闻出版论文电视新闻的采编技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article/15385.html


上一篇:新闻出版论文电视新闻的采编技巧
下一篇:城市人口健康素质提升的对策以及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