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拿什么来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
今天是五四运动95周年纪念日。中国人喜欢逢五一小庆,逢十一大庆,这是一个纪念五四运动的日子。然而,我们拿什么来纪念五四呢?
面对五四,我们就像一个混得像乞丐的人,在面对曾经辉煌的先人,纪念是一件挺有羞辱感的事。这样说,是因为虽然我们现在较五四时物质丰富了、技术进步了,思想却日益枯涸,思想市场颇为萧条,跟五四那蓬勃、活跃的思想市场相比,显得那么的寒酸,我们真的无脸面对,用流行话说叫“汗颜”。
现在一说五四运动,我们往往记住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等概念,五四运动经由不断的评价判定,选择性的记忆与选择性的遗忘,已经严重符号化,背后的思想市场图景反而被遮蔽。其实,五四最为伟大之处,不是说它真的就代表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而是因为它有思想市场,所以它既有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也有非爱国、非进步、非民主、非科学的思想,所有的思想在大市场里相互竞争,互相激发,互相影响,被人们自由选择。
现在回头看,五四运动并非孤立的事件,是晚清以降,一系列重大事件的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一环。五四青年傅斯年、罗家伦与五四中年蔡元培、胡适,与前一代人梁启超、康有为、章太炎、严复等人一脉相承,都是要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
那是一个睁眼看世界,不断向西方学习借鉴,不断审视传统利弊的时代,也是国家开放,政治势微,思潮奔涌,社会自治,民间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我非常赞同学者傅国涌的说法:“五四”不仅是政治的“五四”,它是文化的“五四”,也是经济的“五四”,而且还是社会的“五四”。“五四”是一个完全的多元化的时代,各种不同的思潮、不同的主义、不同的主张、不同的理想,都获得了空前的同等表达的机会,无论是独立的个人主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还是国家主义等等,真正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这些思潮如洪水般泥沙俱下,用胡适的话来说是,“新潮之来不可止”。如果要类比的话,五四时代有点像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出,产生了孔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一大批影响至今的思想家;五四时代同样产生了一大批令我们仰视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成为那个时代最可宝贵的结晶。
英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说:“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中国的经验对全人类非常重要!”认为中国的改革发展需要“思想市场”。是的,中国最缺乏的不是别的,是思想,是思想市场。如果我们稍为回顾一下改革开放的历程,就可以得出结论,是因为我们破除了“凡是”观念的羁绊,突破了“姓社姓资”的纠结,才在思想上摆脱了旧枷锁,才有了这三十多年的经济大发展。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思想开放有多么大的威力。
然而,我们还只能说在思想上摆脱了一些旧枷锁,还不能说形成了思想市场,思想仍然受到种种禁锢,有雷区,有敏感,有禁忌,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见解还不能喷涌而出,缺乏思想的引领,是制约我们前进的障碍。当务之争,是宽容思想争论,鼓励百家争鸣,畅通言路,兼收并蓄,让人们有思想可以生产,有思想可以出售,有思想可以消费,有思想可以创造价值,则中国可以为世界文明贡献新东西。
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范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article/74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