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期刊的脊梁如何挺立天地

发布时间:2013-11-30  | 浏览:

云南的文学杂志《大家》近日被曝出在正刊之外出版理论版,收版面费生财,结果被停刊整顿。一时间,原创文学期刊的艰难处境这个无情的事实再次被抛到社会面前。在这种艰难处境中,文学期刊如何做到既要保持高品位,又要不失尊严地活着,这个问题值得每个关心文学命运的人思考。

1.带钱的稿子不能发

\"我们的价值和自尊都在这本杂志中。\"《当代》副主编周昌义这番话,代表了艰难中挺直腰杆活着的文学期刊的内在追求。

周昌义说:\"《当代》也曾遇到过有人拿着钱想登稿件的情况,说实话,我们甚至还动过心思,但是,直到现在连广告也不敢做,更不敢登有偿报告文学。\"周昌义甚至发挥出文人的丰富想象力,\"只要一想到读者会伤心,会骂我们,就会觉得这辈子在《当代》真的白干了。\"

\"我们从不登垃圾广告,不登带钱的文字,经常有人来找,但这个口不会松。\"《中国作家》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实言相告。2008年,他兼任《中国作家》主编,上任初始,艾克拜尔就对纪实版团队提出要求:\"绝对不发表扬一线领导的稿子,绝对不发拿钱来的稿子,绝对不能拿版面做交易,我要是发现谁用版面作交易,我就\"斩谁的首\"。\"被下属亲切地称为艾主编的艾克拜尔,突然一改平日的笑脸,厉声说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狠话。

2.提高稿酬有困难

在夹缝中艰难求生的文学期刊,面临着网络的冲击、数字阅读的兴起,还有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如果完全依靠自有力量,要活得有声有色,已经越来越不现实了。而另一方面,要鼓励作者写作,要坚持杂志的高品位,多年来处于低端水平的作者稿费,也不得不提高。这是文学期刊所面临的巨大尴尬。在这种情形下,来自政府的资助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当代》副主编周昌义说,原创文学期刊大致可以分为出版社办刊,以及作协、文联办刊两类。一般来说,出版社刊物很难有财政拨款,因为出版社都已转企改制,完全实行了企业化管理。

令同行羡慕的是,一些地方作协主管的刊物,如《收获》、《上海文学》、《芳草》等得到了政府有计划的资助。《收获》副主编程永新说:\"上海市委宣传部利用文化基金,从去年开始,每年给《收获》100万元,以提高作家稿酬,增加期刊的竞争力。\"

\"扶持一些有影响、有品牌效应的杂志,应该是地方政府的一份责任。\"《收获》副主编程永新总结道。

3.抓住文学这个影视文化的源头

上世纪80年代是文学的辉煌岁月,也是文学期刊的灿烂时光,《当代》、《收获》、《十月》都曾经是千千万万文学青年、文学少年的必备读物。程永新说:\"我们经历过文学的盛大节日,但现在我们也要面对文学边缘化的现状,这其实是个大趋势。\"

艾克拜尔不认同这个说法,但艾克拜尔意识到,文学的形态在当今已经发生了变化,关键是文学期刊能否捕捉到,能否找到市场空白。循着这样的思路,3年前,《中国作家》采取了国内独一无二的旬刊制,每月共有3本杂志面世,分别是《中国作家·文学》、《中国作家·纪实》、《中国作家·影视》,每本40万字,每月120万字、加上两期增刊,每年1520万字的发稿量,恐怕是全国乃至世界都少有的。

果然,2009年5月的《中国作家》影视专刊,刊登了王兴东与陈宝光共同创作的4.5万字的电影剧本《建国大业》,王兴东说,从此以后,《中国作家》让更多的编剧找到了家的感觉。

回首当初的选择,艾克拜尔庆幸自己对全局的把握和认识。\"在我国影视界,由前苏联承袭的导演制余音袅袅,常常一部作品出来了,宣传围着导演转。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为了让票房价值超前实现,舆论又转向明星效应,却往往忽视了写出一剧之本的剧作家。\"文学期刊的到来,弥补了这个遗憾。

4.把热爱文学的作家留下来

文学期刊尽管生存不易,还是在想方设法把作家留在自己周围,杂志社一方面通过推出文学奖项将成熟作家紧紧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则不断推出文学新人,让他们分享文学期刊的温暖。

去年11月,作家、诗人杨匡满的诗作《比回归线还温暖的地方》获得了 \"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并获得1万元奖金。

\"我这首诗写得很慢,百行诗歌前前后后写了两个月。\"杨匡满说,《中国作家》为他提供了中山之行的所有费用,作品刊登在杂志上,还拿到了稿酬。同一年,经过专家评审,这首诗获得了《中国作家》与中山市合办的\"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得奖数目有限,而《中国作家》、《当代》、《十月》、《人民文学》推出的文学奖项已经在文坛树立了品牌,得这些奖会让作家们感到温暖,不再孤独。\"杨匡满平静地说。

58岁的文学新人毛建军目前还没有得过文学奖项,但他始终对《北京文学》的编辑心存感激和尊重,这种发自内心的淳朴情感,被他视为金钱换不来的财富。

毛建军说:\"王老师老说我写得好,你还得写!\"《北京文学》编辑王秀云是毛建军的伯乐,去年,她发现了毛建军的处女作《北京人》,并毫不吝惜对毛建军发出了\"天才\"的赞许。在王秀云的鼓励下,这位朝阳医院工人接二连三地创作,今年7月,第二部中篇小说《虎烈拉》刚刚面世,另一部长篇小说最近又握在了王秀云的手中。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article/6783.html


上一篇:中国科技期刊面临“多而不精”困境
下一篇:威海市2012年度职称评审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