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问题99%父亲忽视与孩子相处

发布时间:2014-03-17  | 浏览:

  “我是个农民家的孩子,父母不认字,我考进了北大。能否教出好孩子,和本人知识结构没有任何关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俞敏洪昨晚在广州市家庭教育大讲堂开讲,以“让爱成长”为主题和在场父母共享育儿经验

  “去年我的名气上涨很快,主要因为《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俞敏洪在开场白时开起了自己的玩笑。俞敏洪身为农家孩子,考上北大前在农村呆了18年,父母都是不识字的农民。从这样的家庭奋斗出身,俞敏洪的感悟是:“能否教出好孩子,和父母本人知识结构没有任何关系。”

  父母乐于助人价值观使我终身受益

  “一天到晚要求孩子成绩好,不能说错,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给孩子传授什么价值观。”俞敏洪说,他从父母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价值观是乐于助人,使他终身受用。俞敏洪父亲是村里方圆十几里唯一的木工,母亲是妇女队长,两人都喜欢帮助别人,邻里关系非常好。

  帮助别人,别人也会用另一种形式回报,这是俞敏洪从助人中感受到的收益。他说在北大时,打扫卫生和打水最多的就是他,在同学们心目中是个好人。毕业后俞敏洪创办新东方培训学校,小有所成,但要想把事业做大必须依靠北大同学。为此1995年时他特意找美国和加拿大的同学,想引进他们进新东方,同学答应了,理由只有一个:俞敏洪在大家心中是好人,如果干成功了一定不会吃亏,可以利益共享。

  99%的父亲忽视与孩子相处

  作为全国最高学府,北大也有一些学习很好但心情忧郁的学生。俞敏洪并不讳言,北大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有一定比例。他认为,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大多在成长中只顾学习,不喜欢和外界接触,由此可见开朗活跃的家庭氛围有多重要。

  俞敏洪特别强调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他认为中国家庭母亲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多,反观父亲与孩子的接触则不够。“女孩子很需要父亲,她通过父亲知道男人是什么样子;男孩子更需要父亲,他从父亲身上学习到什么才是男人。”为此,俞敏洪提议,每年父亲都应该安排时间单独和孩子相处一段时间,他认为99%的父亲实际上都做不到。

  昨晚的演讲吸引到众多家长带孩子来参加,演讲结束后,广州市妇联主席苏佩现场给俞敏洪颁发聘书,聘请他为广州市家长学校的名誉校长。

  教育教学职称论文发表范文:新闻教育评职论文简述新媒体环境下纸媒应构建数字化平台

  摘 要:面对“纸媒寒冬”这一说法,近几年学界和业界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特别是2012年10月美国《新闻周刊》提出将在2013年初全面发行数字化版本,更是让许多人相信了这一说法。但“纸媒寒冬”并不意味着“纸媒市场的寒冬”,本文结合美国《新闻周刊》的全数字化发行案例,提出了纸媒发展的新出路——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数字化平台。

  关键词:新闻教育评职论文,期刊杂志网,新媒体,纸媒,数字化,美国,《新闻周刊》

  《2011全球传媒蓝皮书》指出全球报纸日发行量自2009年开始下降,2010年下滑到5.19亿份。全球报纸广告收入比2009年下降了20亿美元,比2006年下降了300亿美元。[1]数据表明,传统的纸媒发行数量在逐渐减少,广告收入也在不断降低,媒体如果仅靠广告来维持经营收入,那么将会显得十分被动。与新兴媒体相比,传统纸媒的实效性不及网络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即时更新,信息量不及网络海量的搜索空间,付费阅读的方式也让更多受众倾向于在线浏览免费的新闻讯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article/7274.html


    上一篇:悠悠期刊网——说好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呢?
    下一篇:盘点最可能的四大百亿美元新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