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地铁结构研究分析(2)
除上述外,当渗漏水水量较大时,隧道结构周边地下水位会由于渗漏情况的发生而发生改变,导致隧道周边岩土应力状态发生变化,地铁衬砌结构发生变形。渗漏水的渗漏状态可以用渗流速度来反映。
美国在《公路和铁路交通隧道检查手册》对渗流速度进行了分类,混凝土表面发生潮湿现象为轻度、流速小于30滴/秒为中度、流速大于30滴/秒为严重情况。
2、地铁敷设形式
地铁的敷设形式主要有地下、地面和高架三种形式。由于不同的地铁敷设形式对于变形的要求不同,不同形式下的地铁结构变形传递方式不同、受力特性不同等,因此当新建地下工程临近其施工时,对其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
从受力角度来说,地下线路结构主要受到围岩的各个方向的应力作用,受力环境复杂。周围工程施工造成的土体扰动直接传递到地铁结构,其传递路径较少,应力和应变的消耗较少,地铁结构所需承受的围岩应力大,因此其变形较明显;地面线路虽然也经过土体直接将应力传递到结构,但其受力和变形模式简单,只有因地面发生沉降所带来的变形;高架线路是三种形式中应力应变传递路径最多的一种,由新建工程导致的地层扰动,周边围岩产生应力重分布后,传递至高架线路桩基,之后由桩基依次传递至墩台、支座、梁体。在传递过程中,有多处减缓措施(如橡胶支座)等,变形发生消耗。
从变形可修复性角度,地下线路受到变形影响后,可修复性较低,只能针对轨道结构进行线路调整来保证运营安全;地面线路由于可作业面较广,与地下线路相比其修复方式多;高架线路由于有相对复杂应力应变传递路径,因此针对其变形的修复性也较容易。
通过上述两方面可以说明,新建工程处于同等施工条件时,地下线路受到影响最大,其次为地面线路,最后为高架线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anlilw/10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