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大城市周边城镇空间重构

发布时间:2018-03-21   |  所属分类:城市管理: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随着长江黄金水道的发展及成渝铁路的通车,江津的发展开始沿长江沿岸扩展。江津作为重庆绕城高速经过的除主城区之外的唯一一个区县,文章梳理了江津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的历程,探讨了重庆主城区空间发展趋势对江津中心城区的影响,探讨大都市周边城镇空间重构的特点。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国际刊号:ISSN。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杂志社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本刊为季刊。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1、 江津中心城区发展演变历程

  江津建县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定名江津迄今已1400多年。从江津的城市发展沿革来看,江津从单独设县后,几江片区均作为县级或地区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是周边一定区域内的政治中心。一方面,在中国历史上,政治中心一般均同时承载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的作用。另一方面,江津濒临中国最重要的黄金水道—长江,江津的发展与长江紧密相依,其经济与政治辐射借助长江的优势扩展到更远的沿江地区。江津作为地区中心的地位由来已久,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和经济基础。

  由于受到长江这一自然天堑及艾坪山等周边山体的阻隔,江津的发展一直局限在几江半岛内部。经过长时期的城市发展,江津形成了依托长江的独特几江半岛城市风貌。靓丽的几江半岛城市景观是江津的城市名片,但同时也表明了江津城市发展的局促与密集。

  本文认为建国以来,江津的城市空间发展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为几江一隅——长江沿岸——南北同构——联动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几江一隅

  江津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一直依靠几江半岛,几江半岛是江津城市发展的起源,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长江重要自然天堑的影响,江津的发展一直局限在几江半岛内。

  第二阶段:长江沿岸

  当时在德感长江沿岸依托江津火车站、兰家陀火车站(成渝线)以及德感、中渡两大渡口,布局有四川柴油机厂、四川齿轮箱厂、江津增压器厂等大中型企业。同时沿着德感坝也开始聚集居住人口,著名的江津二中就设于此。

  第三阶段:南北同构

  重庆市直辖以后,江津的城市空间格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系列重大交通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的投入,德感工业园、珞璜工业园的相继设立使得江津的城市格局出现了突变。特别这时期双福片区的发展态势迅猛,引入的项目及用地的拓展均有很大的增长。2003年编制的《江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将市区的总体空间结构定位为:“一主一辅”(中心城区加外围双福组团)的结构形态,充分预见了江津城市空间结构的突变。2007年编制的现行总体规划《重庆市江津区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确定城市的空间架构为:“一主一副一组团”,即几江-德感主中心、双福副中心、支坪组团,这一结构奠定了目前江津中心城区空间架构的基础。

  也就是说,直辖以后,江津的城市发展已经拉开了南北框架,南北同构发展成为江津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重要空间表现。

  第四阶段:联动发展

  目前江津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绕城高速通车以后,主城城市发展全面进入“二环”时代。江津有近200平方公里的土地进入了主城二环以内,这意味着江津的城市发展将不可避免与主城区有着紧密联系。在江津北侧的西永综保区及西永微电园的设立为江津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围绕着西永微电园,重庆市形成了“一区十园七基地”的笔记本电脑整合配套体系及产业集群,江津也作为这个笔记本电脑配套产业集群的重要承接地。

  江津目前面临的发展态势决定了江津未来的发展将是联动周边,融入主城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江津的发展真正与主城开始融为一体。

  2、 相关规划对江津城市发展定位

  直辖之后,江津与主城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几个不同的定位:

  (1)、重庆市大城市之一、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

  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江津是重庆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紧邻主城区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主城区的经济社会联系,积极承接主城区产业转移,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发展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对外交通建设,加强与四川省南部、贵州省北部等地区的经济联系。[1]

  (2)、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区的重要增长极——《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城乡总体规划》

  《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城乡总体规划》提出,江津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发展核心的增长极,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能源基地和物流基地,是一小时经济圈向川南和黔北地区辐射的重要节点,要建成适宜人居的山水园林城市;

  (3)、重庆六大卫星城之一——《重庆市主城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重庆市主城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江津作为距离主城最近的外围区县之一,依托主城绕城高速公路、渝滇高速公路、渝泸铁路、轻轨5号线和成渝铁路,江津与主城将形成一体化的交通联系。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江津形成了相对较好的工业基础,近年来吸引了相当规模的临港产业集聚。定位于城市工业职能拓展区,积极承接来自南部城市主中心的产业转移,控制化工等污染型工业发展,逐步实现与西彭新城全面的功能衔接,统筹协调功能布局,避免功能矛盾,积极发展配套工业,突出装备制造和临港产业发展。依托沿江高速和渝昆铁路,加强与四川省泸州、贵州省赤水等地区的联系,发展成为联系主城,辐射川南、黔北的区域物流中心。

  通过上述的相关规划可以看出,直辖以后对于江津区几次不同的定位在强化江津作为一定区域内中心的同时,也越来越强调江津与主城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最近编制的《重庆市主城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江津作为六大卫星城之一,更说明江津与主城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在这三个定位江津与主城关系的规划中,《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城乡总体规划》将规划的眼光首先放眼在西部槽谷内部,包含璧山、青杠区域,这个视野可以避免由于行政区划的限制而简单的将江津作为一个独立的发展单元来看待。[2]

  3、 江津空间结构面临的新发展趋势

  绕城高速穿过了江津的双福、支坪及珞璜,是江津与主城相互联系的重要通道,也是江津目前最重要的对外联系通道。江津是除了主城以外唯一绕城高速经过的区域。目前,主城正在拉大城市框架,做大城市规模,绕城高速成为了主城人口集聚的主要圈层。江津从原来与主城有一定距离的独立发展经济体,成为了主城城市拓展的重要区域。在江津城市发展动力正在发生转变的背景下,把握影响其发展的主导因素——主城区的发展,是解读江津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着眼点。

  一是着眼于西部槽谷[3]的发展。从规划的人口规模来看,西部槽谷(不含北碚)人口总规模将达到300万人,约为重庆市主城区规划人口的四分之一(按西永组团150万人,西彭组团50万人,江津中心城区100万人计算)。从用地规模来看,西部槽谷总建设用地规模为300平方千米左右,占重庆主城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的约四分之一。具有一定独立地理单元意义,人口规模达到300万人的西部槽谷,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将出现较高层级的综合服务中心来承担整个槽谷的商务商贸服务功能,这也是重庆市“多中心、组团式”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地理区位而言,江津的双福及九龙坡区的巴福位于西部槽谷的中心位置,在该区域预留一定空间,谋划较高层级的西部槽谷综合服务中心,打通东西南北的交通联系通道,是江津城市空间发展的一大重要战略举措。

  二是把握目前国家政策投放的空间属性。

  根据主城区国家政策的空间格局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二环沿线成为了国家政策的集中投放地。在主城区北部有2010年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及2008年批准设立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东部在南岸茶园地区设立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有大学城、西永综合保税区及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拓展区。因此,目前东、中、西部发展态势强劲,而整个重庆南部区域目前尚未有国家政策的投放。未来随着城市均衡发展的考虑,特别是结合小南海枢纽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布局,主城南部区域应该会形成新的国家政策投放区域。从这个角度考虑,江津应统筹布局,适度超前,在南部珞璜等地区谋求预留国家级政策空间的可能。

  三是结合现有资源,发挥后发优势,成为中心城区人口疏散的重要承接地。

  上海的内环带动了上海副中心的建设,而外环时代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的许多新市镇的建设,这些新市镇的人口规模在20-30万人左右。同时这些新市镇充分利用自然及历史条件优势,塑造各具特色的风格,成为了上海外环线上亮丽的风景线。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浦东的外高桥新市镇,外高桥新市镇距离中心城区距离较远,是外高桥功能区域的核心区域,以海港和生态为特色。根据规划,外高桥新市镇正在建设浦东最大的绿地和湖泊,创造集生态环境、购物娱乐、运动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城。

  重庆在绕城高速通车后也在其周边划定了21个新的大型聚居区,作为中心城区人口疏解的主要区域。每个聚居区按“传承城市文脉,做好山水文章”的主导思想,塑造了不同风格及特色。江津区的支坪、滨江新城与绕城高速直接相连,在主城大力推进聚居区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拥有的独特地形条件,发挥几江、綦江的景观优势,高起点规划布局,成为主城区人口疏解的重要承接地。

  4、 江津城市空间发展的新格局

  回顾江津已经形成和规划的空间结构,无论是2003版总规确定的“一主一辅”(中心城区加外围双福组团)的空间结构,亦或是2008版确定的“一主一副一组团”(几江-德感主中心、双福副中心、支坪组团)的空间结构,都是立足于江津自身发展需求,沿长江两岸铺开。

  随着交通方式的变革,尤其是绕城高速建成通车,江津已经通过绕城高速在交流空间上与主城区连为一体,从经济联系的角度而言,江津城市发展应该依托主要联系通道即绕城高速展开。从地理位置上来看,绕城高速已将江津中心城区分为双福、德感-几江、支坪、珞璜四大组团,这四大组团也是江津主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各有优势和侧重。因此,以绕城高速为纽带,形成四个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城市组团式平行空间架构是江津打破行政辖区界限,全面融入主城功能分工的必然选择。江津城市空间发展将从“一主一副一组团”蜕变为“一轴一带四组团”。一轴即绕城高速空间发展主轴、一带即长江空间景观带、四组团即双福组团、德感-几江组团、支坪组团和珞璜组团。

  四个组团之间的功能和定位应有所侧重,避免趋同性分工,双福可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职能,发展高端服务产业,注重与巴福地区的协调发展;德感-几江城区完善既有的行政办公、公共服务功能,成为江津中心城区内部的主要服务区;支坪可以高端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结合先锋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构建主城休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珞璜则侧重于打造国家级现代产业示范区,谋划新国家政策的投放地。

  5、 结语

  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重庆确立为国家中心城市,这意味着重庆市的发展迎来了

  新的历史机遇,已获批的《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2011年修订)为重庆市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重庆建设如火如荼进行过程中,提前思考和谋划主城区周边的区县如江津、璧山的发展,可以统筹布局,避免重复建设。由于行政区划的因素,江津的发展一直与主城区之间存在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在城市定位方面也一直摇摆不定,如江津双福新区在区级层面既定位为主城城市副中心,又大力发展工业,这使得该区域的用地布局较为混乱。这其中有近期发展与远期控制的矛盾,但是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及时进行引导,保证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

  本文主要落脚点在于重庆大都市区发展对周边城镇空间的空间发展影响,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观点难免有些偏颇,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对紧邻大都市区周边区县发展的关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anlilw/19051.html


    上一篇:城乡规划建设的生态危机
    下一篇:长沙城市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