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建设路径

发布时间:2020-10-17   |  所属分类: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校本课程建设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针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建设显得极为迫切,并成为决定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性变量。高校开发大学英语校本课程是适应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教学的需要,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课程内容进行挖掘、整合,有助于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校本课程建设路径上,可从科学设置校本课程体系、聚焦英语校本教材开发和科学评价校本课程价值等视角出发,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培养能力突出的高端外语人才。

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建设路径

  [关键词]国际化;大学英语;校本课程

  在全球化时空场域下,高等教育要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对外开放战略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撑。大学英语作为培养大学生全球视野、国际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课程,需承担起为国家建设提供高素质专门人才的使命。课程建设是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对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因此,在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调整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课时权重,建设能体现本校特色的课程或课程体系。[1]本文正是基于此,以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建设为例,厘清国际化人才培养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联,探讨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建设原则及建设的可行路径,以期为大英课程校本化改革提供参考。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联

  在全球化时空场域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技术、环境和政治力量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彼此之间的依存度越来越高,文化多样性进一步凸显,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国际化视角下,培养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合格人才刻不容缓。何谓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人才?即拥有全球化能力的人才。那么,什么是全球化能力呢?其主要涵盖四个维度的内容:一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主要表现为对异域的文化差异、文化意义、社会环境、风土人情、思维方式等问题和情境的理解能力;二是全球化的视野和战略眼光,主要表现为对全球化进程和发展具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同时对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具有宏观视野,并对其未来发展能够做出科学的预测[2];三是不同文化的理解、包容、尊重能力,主要表现为能够与不同国籍、民族、宗教、社会和文化背景或性别的人建立起积极互动交流的能力;四是终身学习能力,体现为个体能够紧跟全球化的发展态势进行学习,以便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对于大学生而言,拥有全球化能力对于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积极融入多元文化以及顺畅与异质文化进行沟通交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开发大学英语校本课程是实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何谓校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高校充分发挥办学自主权,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从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出发,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以及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下而制定的彰显本校特色的课程或课程体系。高校大学英语开发校本课程是适应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教学的需要,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课程内容进行挖掘、整合,有助于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开发大学英语校本课程,不仅有助于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彰显办学特色、提高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更为重要的是,在国际化视野下,校本课程开发能够规避传统大学英语课程重形式轻内容、内容与实践相脱离、重理论轻实践、缺乏课程教学特色等弊端,坚持以大学生能力发展需求为核心,依据大学生能力、兴趣和专业开设多样化的英语课程,为培养大学生全球化能力打下基础。

  二、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建设原则

  大学英语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课程,在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化、持续化的过程,必须要及时了解国外最新资讯、先进理念,走在学科发展的前沿,要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重点。从目前来看,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建设有需求主导模式、条件主导模式和目标主导模式三种模式,无论从何种模式看,都必须以提升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为主线,服务于我国全球化进程中的人才需求。对此,必须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学生为本、需求导向

  高校是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发生之地,在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价值观照下,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建设必须要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优先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把满足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作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确保开发出优质校本课程。对此,在校本课程建设中,要做好学情分析和环境分析,以访谈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大学生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看法、评价和建议,并了解其兴趣特长、发展意向和认知方式等因素,进而形成涵盖语言基础模块(必修课)、语言技能模块(选修课)和语言应用模块(选修课)的校本课程体系[3],具体包括大学英语视听说、大学英语阅读、实用英语写作、中西文化导论、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以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二)教师主体、专业发展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建设中,英语教师既是课程的制定者、编制者,又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和评价者,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在国际化背景下,校本课程建设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毕竟,要开发聚焦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培养又凸显本校特色的课程并非易事。对此,在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建设中,要聚焦教师教育理念、知识技能、科研能力等专业能力发展,即要树立全球化意识,明确全球化背景下大学英语的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观,给予教师充分的专业自主权,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西方大学开展交流、学习,进而更新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

  (三)以校为本、彰显特色

  校本课程建设既要突出“以生为本”,更要彰显“以校为本”,因为不同的大学具有不同的办学理念、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校本教材必须要突出学校特色,方能凸显人才培养的张力。在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建设必须要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根据学生需求、自身条件来进行教材的选编、课程设置和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工作,努力体现办学理念,形成蕴含本校办学底蕴的特色化校本课程体系,凸显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建设路径

  在国际化时空场域下,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建设是一个新的课题,应对国际化人才需求,大学英语课程应由“语言教学”向“通识教育”转变,建设符合学生需求、突出教师主体、彰显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对此,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科学设置校本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校本课程设置存在单一化、同质化和滞后性等不足,针对这些不足,需要从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工具性、专业性和人文性目标出发,以本校大学生的英语基础和高校的办学特色为依据,科学设置校本课程。首先,明确学生发展导向,改变传统大学英语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从大学生听说读写译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发展的视角出发,设置面向特色人才培养的ESP(专门用途英语)和EAP(学术用途英语)、语言文化类课程以及国际英语应用类课程,涵盖大学生听说读写译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大学生专业知识和国际化视野[4]。其次,要合理配置课程。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讲究学习的连续性,内在要求增加英语学习课时,避免大学生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之后便放弃英语学习的问题,开发四年制大学英语校本课程,确保大学生英语学习不间断、不掉线。

  (二)聚焦英语校本教材开发

  校本教材开发是高校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建设的核心[5]。在国际化视角下,校本教材开发必须要考虑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发展的需求、大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能力现状、社会对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以及本校现有的大学英语资源等因素,必须进行整体性、系统性考虑,并做好内容选择,才能确保校本教材的实用性、有效性。对此,要讲求时代性,即在校本教材开发中,坚持从时代发展的视角出发,把全球化发展的最新内容、特征、成果等嵌入到教材中,增强教材的新颖度和吸引力;要讲求实用性,即教材内容要面向大学生生活世界,把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时事新闻、发展历史等素材融入教材中,同时,要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如财经类院校要坚持从经济角度出发,旅游类院校从购物、旅游、休闲等角度出发,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专业发展相结合,体现教材的实用性;要讲求应用性,即大学英语校本教材开发要落脚于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要突出知识性、应用性和多样性,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有效结合。

  (三)科学评价校本课程价值

  高校大学英语校本课程的信度和效度如何?科学评价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当前,高校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建设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但并不等于不需要开展评价,作为一门语言文化类课程,其评价必须从大学生知识技能、文化素养和特定领域语言的应用能力等方面出发,开展综合评价。首先,开展校本课程评价,可以通过邀请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专家开展校本课程评估、大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认知度和认可度评价、大学生能力测试等方式来检验校本课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其次,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评价。制定大学生大学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标准,开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比如:北京外国语大学针对国际化人才需求,推出“国才考试”(EnglishTestfor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通过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将“国才考试”分为“国才初级”“国才中级”“国才高级”“国才高端”和“国才高翻”五大类别,满足不同层次国际交流活动的需求,大大提升了校本教材服务人才培养的有效度。总之,大学英语走向国际化,需要注重校本课程体系建设,从科学设置校本课程体系、聚焦英语校本教材开发和科学评价校本课程价值等视角出发,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培养能力突出的高端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光.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0):7-8.

  [2]冯瑗,陈坚林.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校本化现状与影响因素探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6(1):17-23.

  [3]许玉.大学英语校本拓展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6):509-512.

  [4]赵丹婷.大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教育探索,2014(8):33-34.

  [5]李丽华.大学英语课程国际化初探[J].海外英语,2019(24):161-162.

  作者:章素芬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aodengjiaoyulw/22232.html


    上一篇: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下一篇:高校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