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物流论文发表航空物资保障发展的趋势与启示(2)

发布时间:2018-11-15   |  所属分类:工商企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1.4 时效性强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交战双方多采取隐蔽突防,先发制人等手段,造成作战的突然性。因此物资保障要求快速、准确、及时,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部队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论文大全。

1.5航空物资筹措的多渠道

在航空物资的筹措上,结束上拨下调的模式,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利用市场的多渠道来筹措物资,参与市场竞争,选优择廉,通过集中经营,减少流转费用,利用大批量和全国地区差价,取得较大的效益。

1.6机动性增强

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兵力的投送,航空物资及各种补给品的分发等都具有良好的机动性,最突出的是空中运输的广泛应用。科索沃战争中,战略空运是美军得以维持空袭作战的重要手段。空袭开始后,美国不断动用其战略空运力量,使用C-141,C-5,C-130等大中型运输机,从美国本土往战区运送航空物资,使作战部队及时有效地得到物资支援。

2 我军航空物资保障现状及改进对策

我军目前的航空物资保障方法及保障知识结构相对外军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与我军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如何使得物资保障工作适应21世纪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2.1 物资保障现状

(1)物资保障思想陈旧落后,与21世纪高技术局部战争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凭经验,认为物资保障无非就是物资器材的收收发发,没有什么大学问,只要库存物资不损、数量不少就行了,不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而改变保障方法、保障手段,而是一味的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二是由于我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打仗,长时间的和平环境容易让一些官兵在思想上产生麻痹,忧患意识不强,战备观念不足,对21世纪可能发生的战争没有充分的认识,存有侥幸心理。

(2)航空物资的储存布局及结构与我军当前的战略思想不相适应。我军现有的“山、散、洞”的物资仓库布局,使航空物资的储存过于分散,物资保障速度慢,很难适应快速机动的需要。储存结构不合理:通用物资多,专用物资少;老旧物资多,更新装备少;实物储备多,技术储备少;常用物资多,高精尖物资少。

(3)保障手段落后,机械化程度低。航空物资的保障装备性能仍然比较落后,有相当部分至今仍没有完全摆脱人背、肩扛、手提的作业方式,物资的收发手续繁琐。许多在用保障装备也因缺少维修部件而不能正常投入使用,保障速度慢,效率低,可靠性差。

(4)军事运输装备落后,物资包装复杂。我军航空物资的运输,主要通过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空运力量薄弱,运输速度慢,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机动、高效的保障能力;物资包装材料不统一,外型不规范,堆垛难,管理难,运输难。

(5)后勤物资人员素质不高。科学文化水平低,知识面窄,对新机种,新装备不了解。

2.2新形式下物资保障对策

(1)树立新的思想观念。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各级物资保障人员摆脱传统观念的禁锢和束缚,物资保障工作才能适应高技术战争的要求。

(2)预有保障方案,加强保障方案的演练。局部战争突发性强的特点,要求物资部门具有快速反应能力。这就需要在平时预有保障方案,加强保障方案的演练,使物资人员熟悉保障方案和各自担负的任务,不断探索物资保障经验,以增强对局部战争的适应能力。

(3)优化配置,统筹兼顾,保障重点,全面计划。航空物资储备在平时应优化配置,分清主次缓急,集中力量优先保障重点原则,形成有重点的航空物资储备布局,这是做好局部战争物资保障的基础。

(4)科学合理地确定航空物资储备原则,发挥航空物资的整体作战性能。在主要应对局部战争的情况下,有必要科学合理地确定航空物资的储备原则。一是要根据地区周边国防建设情况,在边境潜在发生局部战争的诸个“热点”地区附近,有计划地进行重点储备,从航空物资供应上确保该地区能独立保障。二是储备数量要适当,其数量的确定要考虑到航空物资的消耗规律,军队财力和后续能力,以及政治形式的影响。三是储备的航空物资结构应群体优化,全局配套。四是调运措施要得力。在战争打响时,应该采取及时有效的调运措施,使各地储备的航空物资及时有效地调运到战场中投入使用。

(5)加强后勤保障的科技投入,实现物资的标准化管理。首先为提高物资保障能力,应开发利用多媒体的物资保障系统,利用计算机进行帐目、材料的管理,设立自动报警装置,利用网上多媒体传输将信息传输给专家或有关的技术人员实现故障异地“会诊”或远程维修。其次必须普及条形码技术的运用,使航空物资全部贴上条形码标签,在物资仓库的出入口使用条形码读写设备,运用条形码管理可使计算机储存所有物资的信息,实现航空物资从生产到消耗的全过程跟踪,查询数据方便快捷,准确。再次改进器材包装,完善储运设备,运用先进的包装材料,使航空物资对库房要求降低,提高航空物资的环境适应性。最后运用集装箱技术,进行机械化作业,提高快速保障能力。

(6)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物资保障人员素质。物资保障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后勤物资工作发展速度和水平的基础因素,必须重视提高后勤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人员的培训。培训要突出重点,加强勤务保障和规章制度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拓宽训练内容,进行必要的交叉训练,做到一专多能,适应战时人少任务重的需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ongshangqiguanlw/15263.html


上一篇:双边市场的兴起及对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启示
下一篇:企业管理论文企业资本结构优化与筹资决策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