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谈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集料问的水泥浆润滑不够,混凝土难成型密实,施工流动性差。

(3)水泥用量也不可过多, 过多的水泥用量不仅提高造价,同时还会导致混凝土硬化后收缩增大,由此引起干缩裂缝增多;水泥用量过多便会水泥石结构疏松、耐侵蚀性差,这也是混凝土中的薄弱环节。

2、水灰比的影响

水泥浆的稠度取决于水灰比,在固定用水量的条件下,水灰比小时,会使水泥浆变稠,拌和物流动性小;若加大水灰比,可使水泥浆变稀,流动性增大,但会使拌和物流浆、离析,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3、集浆比的影响

实验证明,在相同水灰比情况下,C35 以上混凝土的强度有随着集浆比的增大而提高的趋势。这可能与集料数量增大,吸水量也增大,有效水灰比降低有关;也可能与混凝土内孔隙总体积减小有关;或者与集料对混凝土强度所起的作

用得以更好地发挥有关。由于配合比不好,混凝土将可能产生下列缺陷:

(1)混凝土强度不够

混凝土是一种不均质材料,其质量波动大,因此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将配制强度提高一些,但设计时如果直接用设计强度或施工时随意改变水灰比、或计量引起配合比变化等等,均可使强度不符和要求。

(2)耐久性达不到要求

配合比设计中应包含\"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要求。众所周知,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若水灰比过大,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大部分水不参与水化反应,而蒸发掉,剩余的孔隙率将增大,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亦即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水泥用量偏低也会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而导致耐久性降低。因此,工程中应限制\"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3)混凝土的工作性差

从配合比设计而言,引起工作性差的原因可能与直接将初步配合比用于施工配合比;或现场砂石含水率变化时,未予及时调整;或者砂石材料级配变化,集料比例未予调整等。若拌和物中砂率偏小,而出现\"多石\"现象,将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蜂窝。

三、建筑材料在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中引起问题的防治措施

1、对温度开裂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采用早强型普通硅酸盐水泥时,由于其凝结硬化快,放热量大,若控制不当将产生大的温度应力而导致开裂,为此,可以选用低热水泥,降低水泥用量,或掺入适量的外掺料,如掺入20%——3O%的粉煤灰,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胶结材料的最终水化热一般控制在220——250J/g。另外,改善骨料级配,在现场条件许可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粒径较大的骨料,因为好的级配可以在保证混凝土技术性质的同时,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收缩裂缝。

2、对碱集料反应而造成开裂采取防治措施

最好使用安全集料,即经化学法、砂浆棱柱体法确定无害的集料。当使用活性集料时,应使用低碱水泥。这样,能避免碱集料反应而造成开裂。

3、采取掺入搀和料或外加剂的措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掺入适量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易度,同时还可以降低造价。例如,掺加减水剂之时,可以在保持用水量以及水泥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大混凝土的流动性;保持强度不变,可以节约水泥;保持水泥量和混凝土工作性不变,减少用水量提高强度。资料表明,利用大掺量矿物质和料来配置混凝土,也是减少开裂的一个经济有效的措施。并且同时,掺加掺合料还可以起到控制碱集料反应的作用。与矿渣相比,掺加粉煤灰,尤其是采用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改善早期热开裂更为有效。

硅粉由于极其细微(0.1—0.2µm,约为水泥颗粒的1/50—1/100)和很高的SiO2含量(≥85%),是一种高活性的火山灰材料,水泥水化时硅粉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稳定的胶凝物质的水化硅酸钙(C一S一H),对混凝土早、中期的强度发展特别有利。此外,当它均匀地分布于水化产物中时,其极细的颗粒还具有良好的微填充效应,使混凝土的孔结构充分细化。上述两个特性导致了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显著提高。

结束语

总之,建筑材料的组成、结构、规格、使用及选择,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坚固、耐久、适用等工程质量。建筑材料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将影响一系列工程质量,材料的配合比对建筑物的耐久性、承载力等也有一定影响,引起建筑质量的降低甚至酿成工程事故。因此,在选取建筑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工程越来越规范,发展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杨玉连,闵宏.浅谈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7(1).

【2】白黎明.浅谈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J】.科技资讯.2006(32).

【3】李兆基,壬占军.建筑材料对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的影响及防治措施【J】.建材装饰.2008(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5829.html


上一篇:商铺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要素分析
下一篇:学校建筑设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