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及保温棚养护施工技术
摘要:介绍筏基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及保温棚养护技术要点,防止混凝土有害裂纹的产生。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保温棚,养护,裂纹控制
1、概述
冬季施工时,既要防止混凝土受到早期冻害,又要防止混凝土养护中期温升过高,增加混凝土温度控制难度。本文结合连云港地区某核电项目的电气厂房3m厚的筏基工程,对冬季施工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温度控制、混凝土浇筑、保温棚法养护、测温记录特点等进行论述。
2、工程概况
本电气厂房筏基667平米,厚度3米,共计2001m3C40混凝土。按照进度计划的要求,该筏基在2月份施工(历史最低温度-5℃),底板施工期间环境温度基本处于-1℃~10℃之间。在较低环境温度下,应用保温棚养护法,有效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保证了底板的施工质量。
3、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
3.1混凝土原材料选择及配合比实验
3.1.1鉴于施工期间环境温度较低,为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到冻害,不宜选用水化热低的矿渣水泥,本工程选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细度不超过350m2/Kg。
3.1.2混凝土配比中掺加少量Ⅰ级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粉煤灰的掺入,还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
3.1.3混凝土配比中掺入性能稳定的高效减水剂,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降低混凝土的水化温升并减小收缩变形。
3.1.4根据混凝土入模温度以及环境温度,委托实验室测得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为混凝土分层浇筑施工控制提供依据。
3.1.5冬季施工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应经实验室验证后确定,本工程确定的C40配合比(坍落度140±20mm)见表1:
表1:C40混凝土配合比
材料名称中砂碎石碎石水泥粉煤灰外加剂水
规格含泥量<2%5-16mm16-31.5mmP.O42.5Ⅰ级JM-PCA(Ⅰ)饮用水
用量(KG)740550550360604.62153
3.2大体积混凝土浇注的裂纹控制计算
应分别计算大体积混凝土各临期温度应力与收缩应力以及抗拉强度,验算过程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进行。在对每立方水泥水化热量Q进行取值时,应正确分辨42.5级水泥和425号水泥的区别,42.5级水泥相当于525水泥。
在计算保温材料厚度时,应在考虑保温棚室内温度的前提下进行验算,合理确定保温材料的总热阻。
为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混凝土入模温度应不低于10℃,出机温度不低于13℃。搅拌机组应采用热水搅拌,但水温不得大于80℃。
3.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采用斜面分层推移式连续浇筑施工,浇筑从一端开始,沿长度方向向另一端推进。布料间距1.5m,分层厚度500mm。在振捣上一层时,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中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此外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
混凝土下料高度不得大于1.5米,采用PVC管作为传输工具,即防止混凝土离析,也可以防止中层和面层受力钢筋网片受到水泥浆的污染。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受力钢筋、预埋件、墙体插筋进行有效固定,防止浇筑过程中发生位移,并在混凝土推进过程中派专人进行观测,发现位移及时进行调整。
混凝土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不规则裂纹。
3.4保温棚养护及温度控制:
3.4.1保温棚搭设及碘钨灯设置:
采用钢管搭设保温棚骨架,保温棚屋檐高度2.4m,屋脊高度2.8m。保温棚采用防雨帆布覆盖,帆布覆盖在脚手钢管及钢筋搭设的棚顶部和侧部,起防风和防雨作用。保温棚内设置15盏1500瓦碘钨灯,根据混凝土测温结果调整点亮的碘钨灯数量,进而调节棚内温度。混凝土面部铺设麻袋片(内敷渗水管)、塑料布和阻燃保温被。
3.4.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
3.4.2.1测温点的布置
混凝土测温采用JDC-2建筑电子测温仪及配套的测温线进行测温,共布置5个测温点,每个测温点分上中下三个探头。测温点埋设原则:测温点埋设在混凝土表面以下1015cm、混凝土中心、混凝土底板以上1015cm、草袋内和空气中(空气中测点设于混凝土表面以上1.5m左右处)。平面位置布设于基础板块中心、1/4、1/8以及顺风逆风、向阳背阳等部位。最外侧点距离边界位置20cm左右。测温探头用绝缘胶布与钢筋隔开,将其用铅丝绑扎于竖向钢筋上。
3.4.2.2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预警值的设置:
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在实际控制过程中,应设置合理的预警值和应对措施。本工程设置见表2:
表2:混凝土温度预警表
序号名称规范允许最大值预警值应对措施
1里表温差25℃22℃根据测温情况,增减保温材料厚度;增减保温棚内碘钨灯数量,控制棚内温度;
2降温速率2℃1.3℃
3表面与环境温差20℃18℃
3.4.2.3测温起止时间及频率
对混凝土的温度监测从混凝土浇筑起就开始进行,包括混凝土入模温度以及内部温度从升温、降温、趋近于环境温度及拆除保温层进入安全范围的全过程。测温时间原则上延续14d,前7d每1h测一次,后7d每2h测一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3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