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布局设计(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6、巨型框架结构体系

  巨型框架结构是利用筒体作为柱子,在筒体与筒体之间每隔若干层(几层或十几层)设置巨型梁或桁架,形成具有很强侧向刚度的框架结构,其余楼层设置次框架。次框架可以落在巨型梁上或悬挂在巨型梁上,后者一般称为悬挂结构。次框架上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全部传递给巨型框架。

  三、高层建筑结构布置原则

  1、平面布置

  在高层建筑中,水平荷载往往起着控制作用。从抗风的角度,具有圆形、椭圆形等流线形周边的建筑物受到的风荷载较小;从抗震角度,平面对称、结构侧向刚度均匀,平面长宽比较接近,则抗震性能较好。因而高层建筑的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横向剪力墙宜均匀设置在建筑物的端部附近、楼梯问、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处及恒荷载较大的地方。横向剪力墙的间距应满足表4—4的要求。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中间区段内。房屋纵向较长时,纵向剪力墙不宜集中在两端,以减少温度、收缩应力的影响。每榀剪力墙承受的水平力不宜超过总水平力的40%。

  筒中筒结构的高宽比宜大于3,高度不宜低于60m。框筒结构高宽比宜大于4,为保证翼缘框架在抵抗水平荷载中的作用,充分发挥框筒的空间工作性能,一般要求框筒墙面孔洞面积不大于墙面总面积的50%;内筒与外筒之间的距离,对非抗震设计不宜大于12m;对抗震设计不宜大于l0m;外侧框筒柱距不宜大于层高,宜小于3m;矩形框筒的长宽比不宜大于1.5,任何情况下不应大于2。

  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应采用现浇楼面;房屋高度超过50m时,宜采用现浇楼面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应优先采用现浇楼面。

  2、竖向布置

  抗震设防区的高层建筑,竖向体型应力求规则、均匀,避免有过大的外挑和内收。楼层刚度沿高度逐渐变化,没有突变。符合下列要求的建筑可视为竖向规则建筑,否则应考虑刚度突变产生的不利影响:立面局部收选艮寸不大于该方向总尺寸的25%;楼层刚度不小于相邻上层刚度的70%,且连续三层总的刚变下降不超过50%。

  3、变形缝设置

  由于变形缝的设置会给建筑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如屋面防水、地下室渗漏、立面处理等,因而在设计中宜通过调整平面形状和尺寸,采取构造和施工措施,尽量少设缝和不设缝。当需要设缝旷,应将结构划分为独立的结构单元。当房屋长度超过限值,又未采取可靠措施时,应设置伸缩缝。当屋面无隔热或保温措施时,或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应适当减少伸缩缝间距。当混凝土的收缩较大,或室内结构因施工外露时间较长,伸缩密缝间距也应减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如今在高层建筑的结构选型方面,引起了相当部分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但是理论研究及方法应用尚不够充分。结构选型是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有大量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结构选型研究要趋于建立集成的结构型式智能产生与创新、评价与决策的优化方法,为高层建筑选型提供工程科学依据,进一步促进高层结构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西林.高层建筑结构.第2版.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2]包世华,张桐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计算.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336.html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
下一篇: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