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预防与治理建筑温度裂缝(2)
2.2由施工原因引起的裂缝屋面保温层做法不满足规范要求,采用炉渣作保温层实际厚度较薄,虽能基本满足冬季不结露的要求,但其隔热性能较差,致使温度变化对顶层结构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继而产生温度裂缝。施工中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砌筑质量差,干砖上墙,砂浆饱满度不满足要求等。
3砖混结构房屋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
3.1施工季节、时段的选择要适宜要尽量避开冬季,如确实无法避开,砂浆标号应比常温下的提高一级,从而提高砖砌体强度。屋盖的施工应避开高温季节施工屋顶层,选择年平均气温时完成,如不能选择合适施工时段,则应在顶层结构施工结束后,及时做好屋面保温层,使其处在正常温度环境中,减缓顶层混凝土遇冷收缩遇热膨胀活动。
3.2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精确选择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在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捣。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尽量不要在混凝土表面撒干水泥刮抹,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楼板浇筑后,对板面应及时用材料覆盖、保温,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
3.3重视屋顶保温隔热层设计及施工质量要通过设置通风透气层、反辐射隔热层,加强屋面板保温隔热层设置,使之有效降低温差,切实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保温隔热层的材质及施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在设计中尽可能选择坡屋顶,或采用有檩屋盖或瓦材屋盖;在屋盖与墙体间设置滑动层,比如沥青油毡、滑石粉、白铁皮等,以减小温度变化时屋盖对墙体的推动力,防止墙体产生温度裂缝。
3.4充分利用钢筋的有效保护作用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作用,必须认真对待钢筋网的设置。建议在房屋四角檐口下的墙体配筋转角钢筋,在柱与墙体设拉锚筋,以防止女儿墙及外墙阳角处的包角裂缝;在房屋两端单元1个~2个开间的内外纵墙窗台下二皮砖处,应设2Φ6钢筋砖砌体,并在窗户两边缘设置构造立柱,立柱上下两端与楼层、屋顶层圈梁连接,防止窗户斜裂缝,对角裂缝产生;对于长高比较大的房屋,房屋外纵墙门窗的洞口处砖砌体抗拉、抗剪强度较弱,应在房屋顶层窗台下二皮砖处设置2Φ6钢筋砖砌体,防止外纵墙出现\"八\"字形水平裂缝;对于空间宽敞高大的房屋,尤其是窗口宽度大于1.5m时,应在窗台下二皮砖处设置2Φ6钢筋砖砌体,防止窗台下出现水平裂缝。严格按照《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设置要精心选择,一般应在墙的高度突变处、墙的厚度突变处、不大于离相交墙或转角墙允许接缝距离之半处、在门、窗洞口的一侧或两侧。对3层以下的房屋,应沿房屋墙体的全高设置竖向控制缝;对大于3层的房屋,可仅在建筑物1-2层和顶层墙体的上述位置设置竖向控制缝。控制缝在楼、屋盖处可不贯通,但在该部位应设置假缝,以控制可预料的裂缝,隐式控制缝要与墙体的灰缝相一致,控制缝的宽度不大于12mm,控制缝内应用弹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酯或硅树脂等填缝。
4砖混结构房屋温度裂缝的治理
在发现温度裂缝时,不要急于修复,应观察到裂缝稳定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若发现屋面保温层末达到热工要求和节能标准时,首先应重新改做屋面保温隔热层,以防止裂缝继续活动。
4.1裂缝细小,对房屋正常使用影响不大,可暂不处理;
4.2裂缝虽细小,但已造成墙面、屋面、楼面的渗水,或对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保护的需要,可采用嵌补密封或压力灌浆进行处理;
4.3对于裂缝较大、较多又贯穿墙体,不仅影响美观和正常使用,还对房屋的刚度和抗震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可在裂缝墙体两侧用4Φ6×200或Φ6×500钢筋网片,并用Φ6×500的钢筋穿墙将两钢筋网片拉紧固定后,外抹水泥砂浆或喷射混凝土以补强加固。
[参考文献]
[1]肖亚明.砌体结构裂缝与控制问题研究综述[C].第三届全国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1994.
[2]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S].
[3]马宗胜.浅谈砖混结构住宅墙面的开裂与防止措施[J].山西建筑,2006,32(2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3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