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建筑设计评职论文浅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

发布时间:2013-12-18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建筑技术水平与以往相比已有较大的提高,因而各种各样风格和功能的建筑随处可见。但如此之多的建筑拔地而起的同时,发生安全问题的概率也有所增加,继而在人身安全和人身财产上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其中由地震作为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又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就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做出了一定的探究。

  【关键字】:建筑设计评职论文,职称论文发表,建筑设计,抗震设计

  一、引言

  地震是具有随机性、有难于把握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要想准确的掌握和预测地震的特性和参数,科学界目前尚无法做到。而在建筑物的抗震结构设计设计方面,未能充分考虑到结构空间的空间作用、材料实效以及阻尼变化等因素,因此也存在着不准确性。综上所述,结构的抗震设计应该立足于工程抗震的基本理论与长期的抗震经验的总结。

  二、目前我国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筑抗震设计的研究中,一套较为先进的抗震设计方法已经逐渐形成并且正在不断的走向成熟,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考虑欠妥的地方。第一,与一些先进的国家的规范相比,我们试用的抗震规范在对关系的认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第二,我国规定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对甲类、乙类、丙类这三类重要性不同的建筑来说,并不完全适用。第三,对于不同类别的建筑,它们具有不同的重要性,不宜范范的使用以上同一个目标。除此之外,在设防目标的选择上还应该考虑建筑所有者所提出的科学的不同的要求考虑在内,从而使得目标在选择上变得更加灵活。

  三、建筑抗震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建筑抗震场地的选择

  一般来说,虽然建筑工程的施工条件相同,但施工程地质条件不同时,建筑物在地震中所受到的破坏程度是大不相同的。因此,要想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上得到提高,首先在建筑场地上要做好选择,尽量不选择或者避开不好的抗震场地,继而使地震灾害得到降低。

  什么样的场地属于有利的建筑抗震场地呢?例如微风化或者中等风化的基岩以及不含水的粘土层等,这些都属于有利的建筑抗震场地。而诸如液化土、湿陷性黄土或者非岩质陡坡、高耸孤立的山丘等都属于不利于建筑抗震的场地。另外,当无法避开不利的建筑抗震地段时,应当根据地基液化,湿陷性黄土等级、抗震设防类别采取适当的、合理的抗震加强措施,来加强部分消除或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湿陷性黄土沉陷,地基和上部结构整体性和刚度;又如对于地震时可能导致崩塌、滑移、地裂或地陷的场地,应采取相应的地基稳固措施,如果此类不利地段不经合理的、有效的处理,则不宜甚至不能建造甲、乙、丙类建筑。

  2.建筑结构抗震体系的合理选择

  建筑结构抗震体系的合理选择作为建筑结构抗震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抗震方案的选取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从具体的方向来说则应主要注意以下方面的设计:

  第一,在建筑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中应当尽量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的破坏而导致整个建筑结构出现丧失抗震能力或对承载能力的现象出现。具有必要的赘余度以及良好的变形能力和内力重分配的功能的建筑结构,一旦出现地震,即使一部分构件失去效用,其余部分构件在竖向荷载上仍能进行承担,这样则有效的避免了整个建筑结构失稳现象的出现。

  第二,在建筑抗震设计中,应当做到计算简图和地震作用传递路径的清晰明确、恰当合理。尤其是竖向建筑构件的布置,应尽量避免使竖向建筑构件在垂直重力荷载作用下压应力水不均匀现象的出现;对于楼屋盖梁体系的布置,应尽量使垂直重力荷载以最短的路径传递到竖向构件墙或者柱上去。除此之外,建筑的整体抗侧力结构体系也应该做到清楚明确,并且抗侧力结构宜尽量做到连续贯通。

  第三,建筑结构体系应当具有合理适度的强度和刚度。宜具有合理恰当的强度和刚度分布,防止和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塑性变形集中或应力集中;建筑的框架结构设计应使节点基本不被破坏,底层柱底的塑性铰宜形成晚,应当使柱、梁端的塑性铰出现得尽可能地分散;对于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3.重视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的规则性和对称性

  在建筑的抗震设计中,其中的平面以及立面布置应符合抗震理念设计原则,在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上应尽量做到规则,避免采用过于不规则的设计方案。根据抗震设计的规范,对于平面或者书面存在不规则现象的建筑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对于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贯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的实际刚度强度变化的计算模型。

  在建筑的抗震性中,建筑结构的对称性是十分重要的,其中主要包括建筑平面的对称、质量分布的对称以及结构抗侧刚度的对称三个方面。最佳的方案是使建筑平面形心、质量中心、结构抗侧刚度中心在平面上位于同一点上,而在竖向则位于同一铅垂线上,简称"三心重合"。从某些方面来讲,建筑平、立面布置的规则性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十分重要,因此关于这些方面的规定在实践中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905.html


上一篇:建筑设计职称范文浅论异型柱框架结构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建筑设计职称论文绿色建筑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