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建筑设计师职称论文范文浅谈超高层建筑中水系统逐时供求关系

发布时间:2013-12-25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 鉴于现对中水系统计算仍采用常规估算值,本文以建筑逐时用水变化曲线为基础,以回收利用最大量废水为目的,对广州地区一综合楼的中水系统逐时供求关系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原水调节水池,中水处理设备及中水水池均具有调节供求关系的能力,三个设施均有上限值,且小于规范的相应数值;也证明应用变化曲线的方法简易且可操作。

  关键词:建筑设计师职称论文,职称论文发表,中水,超高层建筑,逐时,供求关系

  0 引言

  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为特征的“水危机”已成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制约因素,也是我国21 世纪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1]。

  要使水资源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不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除了国家政策、法律在宏观控制外,在科学技术方面大力推进节水技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节水技术之一,中水工程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水处理也是我国目前推广的中水技术中最具现实意义、最有效、最容易落实的节水措施[2]。现流行的中水系统计算方法为估算法,这不可避免的出现水池容积较大,设备闲置等问题。所以笔者从原始的方法入手,引用建筑逐时用水占最大时用水量百分比,以广州一综合高档开发楼为研究对象,,通过两种运行模式的水量分析,得出如何合理地回收利用建筑废水,也提出中水设计中一些建议供同行参考交流。

  1 分析计算的前提条件的确定

  1.1 超高层建筑常见的中水的运行模式

  现在因土地开发紧张,超高层建筑为市场主导建筑类型也不再功能单一,于多种功能集于一体。

  如超高层建筑拟采用中水系统,常见的模式有以下两种:

  1)收集所有功能区的废水作为原水,处理后再分配至每个功能区,中水处理机房设于地下室;

  2)收集高区废水作为原水,处理后供应低区用水,机房处理设于中间设备层。

  1.2建筑物概述

  本次分析以笔者参与设计的广州一综合高档开发楼为对象:建筑高度约为280m,分三个区,低区为办公区域(F1~F26);中区为酒店(F28~F40);高区为住宅(F42~F67), F27,F41,F52,F68为避难层。

  办公最高日用水量150m3/d,平均时用水量15m3/h,最大时用水量22m3/h。

  酒店仅考虑客房部分,该部分最高日用水量90m3/d,平均时用水量4m3/h,最大时用水量10m3/h。

  住宅最高日用水量150m3/d,平均时用水量6m3/h,最大时用水量15m3/h。

  1.3建筑物分类给水百分率及折减系数的确定

  1.3.1根据规范《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 50336-2002)[3]

  本次分析,原水收集为淋浴,盥洗及洗衣三个项目,中水供应冲厕。

  根据上表的用水百分比,从水量的角度分析单一功能建筑:住宅的原水水量和中水需水量较易达到平衡,较适合引用中水系统;宾馆饭店的原水量远大于中水需水量,采用中水系统并不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办公的原水量远小于中水需水量,并不适合采用中水系统。采用上述的两种模式,以达到取长补短,调节供求差异。

  1.3.2 建筑物给水折算排水量系数取0.8;中水水源的水量为中水回用水量的115%。

  1.4建筑逐时用水百分比的确定

  因建筑小时用水量变化曲线国内没有相应的参考数据,从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中能得到办公,酒店及商场的房间人员逐时在室率(%),国外的规范像ASHREA2007[4]也可有到常见建筑小时热水用量曲线,同时,美国建筑能耗软件eQUEST中提供了常见建筑小时热水用量分布情况[5]。

  笔者认为,相对于国内的房间人员在室率,eQUEST的建筑小时热水用量分布更适宜此次分析,所以采用作为分析基础。

  注:住宅建筑的热水供水量发生于早上,因生活习惯的不同,美国倾于早上淋浴。

  1.5其他参数的设定

  假定处理设备全天运行,原水收集和供出时间间隔设为一个小时,即这小时的排水将作为下一小时的中水供应出去。

  2 分步计算及分析

  2.1中水逐时供求关系的确定的计算方法

  为了达到废水的最大回收利用,首先需要把握中水的供求关系,即确定全天供过于求量或者供不应求量。

  为较全面的反映中水供求关系,以最大用水量日分析,小时给水量根据用水各个小时用水量百分比占全天的分布情况确定。详细计算方法如下式。

  其中:t为小时数(1 至24);Q g (t) 为各个用水项目t小时给水量(m3/h);Ph为小时用水量分布百分比(%);Q为最高日用水量(m3/d);Pt为分项给水百分比(%);Qp(t) 为各个用水项目t小时中水供应量(m3/h);Pz为给水量计算排水量折减系数;Pb为原水水量与中水回用水量的比值;Qx(t) 为t小时中水需求量(m3/h);Qyc(t) 为t小时中水能供应量(m3/h)。

  2.2全日中水供求关系分析

  因篇幅关系,就不对一一列出单一功能区的中水供求关系,只对高层建筑可能采用的中水系统两种模式的供求关系进行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959.html


上一篇:建筑工程师职称范文浅谈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技术
下一篇:建筑工程师评职论文简述技术管理要点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