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sci论文发表过程洞头山地建筑的可行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4-11-03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 要:本文简略介绍了六甲山集合式住宅对山坡地的利用,并结合温州洞头的山地环境,对洞头的山坡地利用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sci论文发表过程,六甲山住宅,山坡地,洞头

  一、浙江地区的山坡地利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各地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建筑活动空前繁荣,随之而来的是可用建设的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如浙江土地资源的约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在我省浙江,丘陵山区占70.4 %,浙江省因其特殊的背景,低丘缓坡的土地利用成为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主要途径。出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开拓生存空间、获取山地资源和回归自然的需要,我们的目光不得不投向面积占70 %以上的山地丘陵地区。

  所指的低丘缓坡是指海拔在10~300 m ,坡度5~35o的山坡地。山地建筑由于是在地势起伏坡度大的用地上进行建设,一般设计施工难度大、地质处理复杂、造价较高,考虑到经济技术等诸多因素,建议在5~25o的非极端山坡地进行建设,即规划建设山地建筑。

  山地建筑所处的复杂地形往往会给建筑创作带来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山地的地形会成为制约建筑表现的关键性因素,但也正是由于山地地形的这种特殊性,为山地建筑的创作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建筑师不能简单地套用平地建筑的设计思路去进行山地建筑的创作,而应寻找建筑形态与山体环境的默契关系,既要保护地貌保持地表的原有地形和植被,避免大挖大填损坏原始地貌,又要合理利用地形高差和山位特点,使建筑物依山就势鳞次栉比层级而上,使建筑形体的塑造融入山体地段环境之中与地形地貌浑然一体,即形成建筑与环境的真正协调而又和谐。

  在这方面就不得不提到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设计的六甲山集合式住宅,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惊人地融合,浑然天成。

  二、六甲山集合住宅的介绍

  六甲山集合住宅作为安藤独获普利兹克奖的重要案例位于神户六甲山山脚下一个60度朝南的斜坡上,在一开始,业主的想法是在陡峭山崖前的一小块平地上建造60坪大小的十几户商品住宅,而安藤却看中了平地后的倾斜山体。在60度的斜坡上建房子业主一开始便对这种设计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

  安藤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计划,经过复杂的运算后,他向业主展示了缜密的设计方案图纸。山体呈 60 度的倾斜,从上往下看,住宅楼与其说是建在山坡上,不如说是建在几乎垂直的陡壁上,六甲山集合住宅成了一个地上 2 层、 地下 1 层、 加起来共 10 层的标准小户型模范住宅社区。

  六甲山集合式住宅在安藤手下完美诠释了对山坡地的合理利用,并透彻的展示了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超高境界。

  三、洞头山山地环境

  洞头位于浙南沿海、瓯江口外东南方向,由103个岛屿和259个礁组成,被誉为“百岛之县”、“东海明珠”。全县总面积892.3平方公里,其中陆域100.3平方公里,现辖3个镇、3个乡,总人口12.45万。

  洞头列岛属海岛丘陵地形。最高点海拔391.8米,山脉大体为东西走向,无典型的河谷地貌。洞头列岛丘陵山地面积约89.366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89.1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0.76%。山地丘陵平均海拔在100米以下,相对高度在50米至100米之间,切割不深,多圆浑平缓。

  洞头列岛的山地类型应该属于:和缓起伏山坡地,平缓坡地型,低度破碎化的山坡地。

  以洞头的半山村为例,半山村地块属海岛丘陵地貌。村内最低点海拔约为16m,最高点海拔约为75m(黄海高程)。总体地势呈西北部分高,东南部分低。村内多数土地坡度在15-30%之间,主要分布在旧村;其余基本在30-50%之间,主要分布在旧村的西北面。村庄东南部分地势较低,西北部分地势较高。西南面为山林地带,常年树木茂盛,东北向有一条山沟通向水库,常年有水,具有可居和可观双重作用。居其内,环境优美,同时本身是一个景点供人观景。

  村内建筑风格比较统一,现状建筑多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建筑,具有洞头地域特色,为坡屋顶形式,外墙利用花岗岩块石砌筑,并用石灰沟缝。但村中仍有极少部分建筑风貌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十分突兀。现状总建筑面积为7278㎡,其中层数为一层建筑面积为862㎡,层数为二层及二层以上的建筑面积为6416㎡,规划范围内总建筑基底面积为4070 m2。根据单体建筑的修建的年代、大小、结构和装修等情况。将建筑质量大体分为质量较好、质量一般和质量差三个等级。

  四、洞头规划山地建筑的可行性

  1.场地分析。山地建筑的建造场所选择应先做可行性分析,实现节约建设成本,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条件,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这几个方面的内容需从全局综合考虑,而不是片面考虑某一方面。

  如洞头半山村东南部分地势较低,西北部分地势较高。西南面为山林地带,常年树木茂盛,东北向有一条山沟通向水库,建设用地大部分为山地,村内最低点海拔约为16m,最高点海拔约为75m(黄海高程)。总体地势呈西北部分高,东南部分低。村内多数土地坡度在15-30%之间,主要分布在旧村;其余基本在30-50%之间,主要分布在旧村的西北面,适宜建成居民区和商业区。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8323.html


上一篇:设计类论文发表建筑给排水节水设计思路
下一篇:中文核心期刊输电线路铁塔结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