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论教学中“人”与“文”的结合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教育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 要:文如其人,一个人的写作水平是与其做人的成熟程度相应,且同步发展的;另一方面,写作是促进人精神成长的一种有效方法,写作教学是不折不扣的育人教学。

关键词:文学 人学 写作

"文学"是"人学",强调了写作是人的本位意识的萌发,是人表明自我存在的一种方式。"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是"人学",强调了教育促进人的精神发展与强大的作用。而"写作教学"要获得成功,就要遵循"写作与人"和"教育,语文教育与人"的关系规律,确立"人"的角色与位置。这里的"人",包括两个参与"写作教学"的主体——老师、学生。如果摆正了师、生在写作教学中的位置,使他们正确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就能表现为既能使学生在写作与做人上主动向真、善、美的方向奔跑,又能使老师从繁重而低效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成为不断享受作文教学成功乐趣的良师。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他们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人都有追求真善美的内在趋向,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唤起和保护他们的向真、向善、向美之心。

一、敞开心扉,在文中播下"真"的种子。

写作、表达如同呼吸,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与需求,人的本质是真诚坦白的。现实中,孩子们之所以怕写作文,大多是怕绞尽脑汁地编造假话,之所以作文中不肯写真话,很可能是担心说真话会吃亏,至少是不会受到鼓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作文中充斥着"代圣人立言"的普遍现象实在是有它的历史原因的,而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播下"真实"的种子,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老师批改文章要做的是尊重真话,欢迎真话。矫枉必须过正。无论是胡思乱想、杂乱无章的或小小不成篇章的片断;还是一时意气用事、信口开河的狂热偏狭的发泄;甚至是受伤后冷漠与仇恨的咒语和自私、虚荣与功利的谋划等等,我们都应让他们暂且拥有一席之地。只要是真实的言论,我们都不应将他们扼杀。应该尊重任何真话的存在权利,就如同我们的教育应保护与提倡不同的面孔与个性,不应将人格上、精神上有缺点的孩子关在校门之外。要让他们朝善与美发展,首先要了解他们心灵深处的真实。真话如小鸟,轻举妄动会将它们吓跑。特别是在学生刚说真话时,我们应像对待初生的婴儿一样对待来自学生心灵的真话,拿出最大的热情去赞美与欢迎他们,正如欢迎一个真实的新生命,让作者们感受到创造新生命的骄傲!

对于学生的真心话用平等亲切地口吻大加鼓励、表示赞赏,并不过多纠缠于他们思想的高度,表达的艺术。这样做,获得了他们的信任,学生写作很快形成了说真话的风气。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也在不断变化着,从一开始满纸抱怨"文章无话可写",到"我发现我好象喜欢上了文章",再到"我无法阻止我笔尖的流动"。

二、给人与文以"向善"的期待与信任。

向善,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做个好人,即使十恶不赦的人孩提时也是这么想。世界上不存在百分百的坏人,只是有人境遇特殊或太过偏狭与自私。

人都有自我反省的能力,都具有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的潜能,当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期待与充分的信任与尊重的时候,这种潜能会获得最大的释放与发展。学生的日记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他们有着惊人的自我净化能力,往往前一天的日记里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被后一天所推翻,表现出巨大的进步与超越,从日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不断思考与反省的过程,看见他们向"善"跨越、奔跑的足迹。我们在作文批阅中要做的,是用平等的口吻建议他们我们认为什么是好的,特别是要告诉他们我们所期待的,并且给他们以最大的信任和充足的自我反省与提高的时间、空间。事实证明,学生会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努力。

三、写作交流课有利于个性化表达。

同一个集体,往往会因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引发出两种、三种、甚至多种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看法与感受。这些观点经常形成针锋相对的PK,或百家争鸣式的论辩。课堂上拿来交流,会越辩越明,学生从中逐渐知道了看问题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角度与立场,自然会使其更全面而深入地思考问题,避免了思维的片面与偏狭自私的倾向。这样,有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有了广阔与包容的心胸,自然会把握善的真谛,其文也自然就有了气度与高度。

事物往往是复杂的,不唯说真话才善。譬如日记课上,有个时期因说真话而气氛尴尬。问题是关于如何对待别人的缺点。当说真话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时,我们应怎样引导学生?我意识到我们的目的是引导他们如何更有智慧,精神更强大,并且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说真话,是为了自己正视现实,帮助自己进步,说真话,并不意味着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所以,我教给学生一句话:"容忍和掩盖自己的缺点与错误就是慢性自杀,无视与抹杀别人的优点与贡献就是谋才害命。"当朋友、同学犯了错,尽量把改错的机会留给他们自己。尊重每一个犯错误的人,信任他们的反省能力。事实证明,一个大多数成员都能自觉、自省与自律的集体,对个体的感染与约束力量是巨大的,他们往往会主动悔悟。

学生在写作中肯说真话,不断进步。随着他们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他们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也日益强烈。他们渐渐不满足于简单的释放与倾吐,不再满足于平铺直叙,他们羡慕别人的更巧妙更艺术化个性化的表达。写作交流课上同学的范文让他们反响强烈,他们渴望引起特别的关注。从模仿到创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思考与研究如何更细腻、传神,更艺术化的表达。这时,同学用精彩的范文稍一引导,老师在评语中稍一点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句式、写作手法,就缤纷地在他们的日记里出现,而且越来越娴熟,色彩斑斓,呈现出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一个伟大的作家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艺术家,首先得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是一个有个性的人。随着他们精神积淀的不断丰厚,精神之树的茁壮成长,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从他们心灵中释放出的美妙的生命乐章(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自会呈现出成熟的风格与个性,并不断趋向美的境界。只要遵循着"人"与"文"共生长的客观规律,用宽容播下"真"这颗种子,用期待导引善的方向,当学生的精神之树茁壮成长,待到枝繁叶茂时,我们收获的,不只是写作教学的成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yuxuelw/2574.html


    上一篇:校外教育中公益活动创设方法初探
    下一篇:浅谈新材料作文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