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朱慧玲团队在《中药材》发表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论文

发布时间:2025-06-24   |  所属分类:基础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慧玲、包可欣、崔瑜、殷崇敏、杜家贤、王登、张荣京组成的研究团队,在专业期刊《中药材》2024 年第 03 期发表《珠海市斗门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调查》论文,全面揭示了斗门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丰富面貌,为当地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珠海市斗门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调查

  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丰富的中药资源作为支撑,深入了解地方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状况,对推动区域生态保护与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次研究的核心目的,便是全面且精准地摸清珠海市斗门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实际现状,为后续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规划编制,提供详细、可靠的数据支撑。​

  在研究过程中,团队严格依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的要求,精心设计并采用样方和样线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斗门区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展开了地毯式的统计与分析工作。调查结果令人振奋,斗门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共计有 618 种,分属于 136 科 413 属。其中,被子植物占据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 94.98%;从科属分布来看,菊科、豆科、大戟科植物最为常见;在植物生活型方面,则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 75.08%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重点药用植物有 78 种,且均被 2020 年版《中国药典》收录,此外,还有 5 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与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对比发现,斗门区药用植物种类增加了 327 种,物种变化率高达 112.37%。​

  此次研究充分表明,珠海市斗门区分布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展现出显著的多样性特征,不仅承载着重要的生态价值,更蕴含着巨大的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和资源开发利用空间。该研究获得了 2019 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 “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财社 [2019] 39 号)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GZY-KJS-2018-004)的大力支持。目前,该论文网刊阅读次数已达 29 次,网刊下载次数与 cnki 下载次数均为 322 次,在中药资源研究领域以及地方生态保护工作中引发了广泛关注,其研究成果有望为斗门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提供关键指导。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chuxuelw/24868.html


    上一篇:邸学团队在《中药材》发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论文
    下一篇:刘凯凯团队在《中药材》发表中药甘松基原考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