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电气工程师评职核心论文发表范文(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机电一体化: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

  大多数用电设备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如配电变压器、电动机等,它们都是依靠建立交变磁场才能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为建立交变磁场和感应磁通而需要的电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在功率三角形中,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的比值,称为功率因数cosφ,其计算公式为:cosφ=P/S=P/(P2+Q2)1/2在电网的运行中,功率因数反映了电源输出的视在功率被有效利用的程度,如何使得配电系统功率因数尽可能接近于1,使得电路中的无功功率可以降到最小,视在功率将大部分用来供给有功功率,从而提高电能输送的功率。降低配电系统的电能损耗,是配电系统节能的途径之一。

  功率因数提高了可以减少线路无功功率的损耗,从而达到节能目的。前面提到的输电线路损耗ΔP中包含了线路传输有功功率时而引起的线损和线路传输无功功率时引起的线损。传输有功功率是为了满足建筑物功能所必须的,是不变的。而在供配电系统中的某些用电设备如电动机、变压器、灯具的镇流器以及很多家用电器等都具有电感性,会产生滞后的无功电流,它要从系统中经过高低压线路传输到用电设备末端,无形中又增加了线路的功率损耗。然而这部分损耗是可以避免的,具体方法有:

  (1)减少用电设备无功损耗,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在设计中尽可能采用功率因数高的用电设备如同步电动机等,电感性用电设备可选用有补偿电容器的用电设备(如配有电容补偿的荧光灯)等。

  (2)用静电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电容器可产生超前无功电流抵消用电设备的滞后无功电流从而达到提高功率因数同时又减少整体无功电流。在具体工程设计中有采用分散就地补偿和高低压柜集中补偿等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六、结束语

  电气工程的节能设计是实现电气工程节能的重要措施,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并留有一定的余量,满足安全、经济、适用及技术先进的原则要求。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电气节能》李宏毅等,中国电力出版社

  [2] 《电气工程专业综合设计》徐建军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3] 《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唐海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dianyitihualw/4121.html


上一篇:关于机电安装一体化的探讨
下一篇:机电设备安装常见问题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