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析如何应对通货膨胀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经济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通货膨胀不仅在宏观层面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运,同样也与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广泛的出现在各类媒体报道中,日渐成为百姓关注的十大民生问题之一。本文从国家和百姓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应对通货膨胀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通货膨胀

肉价涨了、油价涨了、粮价涨了、糖价涨了……涨价首先从百姓的餐桌上开始,接着是水、电、气等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在老百姓的生活里涨声一片。2011年3月份,日化用品的行业巨头集体涨价时,部分地区市场还出现了市民抢购的形势。通货膨胀也因此成为百姓关注的十大民生问题之一。

一、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现状及原因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主要的参考指标是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和PPI(生产者价格指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1%。其中,城市上涨5.9%,农村上涨6.6%;食品价格上涨13.4%,非食品价格上涨2.9%;消费品价格上涨7.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0%。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5%。其中,城市上涨0.4%,农村上涨0.6%;食品价格上涨1.1%,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0.7%,服务项目价格与上月持平。

当前有关中国此次物价上涨的原因,一种主流的观点是货币发行过多。主要原因也是为了减少金融损失,遏制金融危机蔓延,就必须动用非常规的财政资金筹集手段。有数据显示,从2008年12月底,两年间中国经济体内部的M0净增了1.04万亿元,基础货币增加了5.6万亿元,广义货币M2增加了25.06万亿元。M2净增量已是这两年GDP增量的2.59倍,占2009年中国GDP的74.7%。财政刺激下,银行贷款急剧膨胀直接造成中国近两年的M1和M2巨量增长,而后者直接导致物价持续上升。当前的价格上涨,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我国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出现的,表现为需求基本稳定、不可再生、劳动生产率增长较慢的商品的价格上涨,就居民消费价格来说,主要是食品、居住等价格,就工业生产者价格来说,主要是能源和其他资源性产品价格,价格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和成本推动型特征,相对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我国过去的通货膨胀而言是比较温和的,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并无大害,反而会刺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应对通货膨胀的几点看法

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既能避免恶性通货膨胀又能够避免因通货紧缩带来的大萧条,是宏观调控要实现的目标。此次通货膨胀并不是简单的成本推动型或需求拉上型,而是各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成本推动的作用,也有结构性特征,而且还有国际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新特点。因此,就探索既能治标又能治本的宏观调控之策提出几点看法。

第一,在收入分配方面,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我国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要和经济增长速度同步,劳动者的收入要和劳动率、生产率的提高同步,这就要求最低的工资水平要有比较显著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不仅仅是工资水平的绝对量的提高,要把这些高收入群体工资水平和低收入群体的差距缩小。特别要关注中等收入、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些群体的消费倾向是比较强的,也就是说扩大内需最重要的依靠力量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

第二,控制资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要采取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的综合措施,控制资产投资出现持续的过快增长,经济增长过热的情况,以免对资源供给和价格总水平大幅度上涨造成很大压力。目前应重点控制新开工项目,特别是高能耗项目、高污染项目和形象工程项目,切实避免投资规模过大及增长速度过快,使投资规模及增长速度与资源供给能力相协调。同时,要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急需发展的薄弱环节和资金短缺的地方,充分利用当前社会资金宽裕的大好时机,加大对农业、中小企业和社会公共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结构调整。

第三,采取灵活的对外经济政策。一般来说,我国的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其国际收支状况具有相互推拉的作用。在各国都出现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我国必须采取适当的对外经济政策,以减轻国际收支失衡对国内物价的不利影响,并阻止国外通货膨胀的输入。一是实行浮动汇率,由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我国货币对外汇汇率的升降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二是与各国在贸易和金融领域采取协调措施,如与各国加强协作,共同采取控制各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改善国际金融制度以及其它反通货膨胀的措施,以制止世界性通货膨胀的蔓延等等。

第四,加强货币政策协调,消除流动性过剩压力。对于当前的通货膨胀,通过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投放,以保持适度的信贷规模。由中央银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灵活有效地调控货币信用总量,将货币供应量控制在与客观需求量相适应的水平上。要创造更有效的国内外汇需求机制,直接对冲流入的外汇资金。启动减税的财政\"扩张\"效应,避免因抑制通货膨胀,导致市场总量需求不足、缺口重新扩大和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ngjixuelw/1056.html


上一篇:浅谈烟台蓝色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思路
下一篇:市政工程中地下管线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