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经济看演化观下的创意经济(3)
三、创意经济的演化趋势
创意经济具有不同于工业经济特征的运行规则,由此衍生出企业间的新型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产业系统集成性质。产业系统集成是信息时代产业结构的新本质,是继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产业集群后出现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
1 创意经济的运行特征蕴含产业系统集成的特质
以系统观为视角,创意产业系统所具有的开放性、非线性、非平衡和涨落等自组织特征,将自然地导致“系统经济性”,即经济组织以经济系统的方式从事经济活动。由系统经济性所带来的经济效应称为“系统经济效应”。系统经济效应更加符合系统经济学的三大基本公理要求,即广义代价趋于最小可能值(世界最经济原理)、社会福利水平趋于最大可能值(社会福利原理)以及持续发展水平不减(持续发展原理)。从效益的角度讲,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以非信息运行平台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时代,单一经济主体或者通过大批量的专业化生产获得“规模经济性”效果。或者通过拓展产品经营范围实行多角化经营获得“范围经济性”的效果。而在信息网络化社会中,分属于不同经营领域的复数市场主体通过信息网络异业联手、协同合作,开发新产品,可以更迅速地满足不断变动的多方面消费需求,获得更大的经济效果。日本学者宫泽健一最先从企业组织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把这种“复数主体通过网络联结产生的经济性”称为“联结经济性”,或称为“复合效应”。
不难看出,联结经济性是系统经济性的特例,是系统经济性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产业系统集成的实质就是在技术集成和业务集成基础上,由更多的信息、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进行跨时空整合,从而产生巨大的系统经济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的过程。
2 产业系统集成概述
“集成”一般可理解为聚集,还可理解为融合、综合、一体化,在更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个创造性的整合过程,其核心思想是系统化。严格来说,“集成”指在一定的集成环境和条件下,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集成单元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集成后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并不是集成单元之间的简单叠加或堆积,而是按一定的集成方式和模式进行的构造和组合,其目的在于更大程度地提高集成体的整体功能,适应环境的要求,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系统经济效应和集成体的目标。
产业系统集成就是把产业作为一个复杂的开放经济系统,从系统的角度把组成产业经济系统的各子系统及其要素集成起来,从而实现系统经济效应和产业经济系统的整体功能倍增。从静态角度看,产业系统集成描述了产业经济系统充分整合、调控产业内各子系统及其要素实现有机结合的状态;从动态角度看,则强调了一个持续动态整合的过程系统工程。
根据集成的行为方式,可以把产业系统集成划分为互惠型集成、互补型集成和聚合重组型集成。互惠型集成指集成单元为更好地实现其自身功能,以某物质为介质,以供给与需求为主要方式建立的集成关系,如创意产业的多生态共生、以大企业为核心的大中小企业群、产业供应链之间的联系等均属于互惠型集成。互补型集成指集成单元之间以功能或优势互补为基础形成的集成关系。当某一集成单元的优势恰恰是另一集成单元的劣势时,互补就成为集成单元形成集成体的重要条件。创意产业动态联盟、虚拟企业的形成与运作大多体现了互补型集成。聚合重组型集成指集成单元为改善各自功能,经过聚合重组形成的、相互交融的、浑然一体的集成关系。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创意产业生态群更好地体现了聚合重组型集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ngjixuelw/142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