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医学论文发表之中医辨证施治精神障碍

发布时间:2014-12-29   |  所属分类:精神医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障碍的分型及如何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9年10月—2010年9月的40例精神病病患者,将其分型并施以相应的中医疗法,对治疗后的症状进行观察考究。结果40例中显效18例,有效14例, 痊愈4例, 总有效率达90%。讨论降火祛痰、疏肝行气与定心安神的中药治疗对于改善精神障碍的症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医学论文发表,精神障碍,辨证施治,中医治疗

  精神障碍是大脑非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精神疾病,有研究表明其与人的遗传、体质、心理方面等因素有关,类似于传统医学的癫狂不寐、郁证等。该病多发于青壮年,病症迁延难愈。笔者运用中医理论在临床中将此症归为三型, 以中药治疗,效果理想,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 选取我院自2009年10月—2010年9月精神病患者共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精神失常16例,失眠抑郁症19例,精神分裂症5例。年龄18—63岁,平均39.6岁。病程最长为25年,最短为一个月。

  1.2 诊断依据 参照CCMD-ⅡR对于诊断精神障碍的标准: (1)3个月以上的病程; (2)存在至少1个以上妄想症状; (3)无能力判断自身病况,意识方面无障碍。(4)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受损害。

  1.3 中医辨证分型

  1.3.1 痰火扰神型 (精神运动兴奋为主)15例,主证:红绛舌质,苔多黄燥或黄腻,脉弦大滑数;彻夜狂躁难眠,面红目赤,两目怒视,更甚者狂乱不制, 高歌狂呼,骂人毁物。

  1.3.2 气血瘀滞型 (知觉与思维障碍为主)15例,主证: 紫暗舌质,或有瘀斑,脉弦数或细涩;面色暗滞,胸闷失眠,头痛心悸,恼怒多言,躁乱不安, 甚则登高而歌,产生妄想和幻觉。

  1.3.3 脾肾阳虚型 (精神运动性抑郁为主)10例,主证: 舌质暗淡, 苔白腻,舌体胖, 脉弦或数;便溏溲清,面色萎黄, 冷漠少语,思维贫乏,精神抑郁,甚则口呆目瞪, 妄见妄闻, 神痴嗜睡,出现明显的精神障碍,还带有抑郁症特征。

  2 治疗方法

  2.1 痰火扰神型:以清火化痰为治, 用茯苓20g,甘草、枳实、竹茹、陈皮、胆星、远志各10g,菖蒲、郁金、当归、半夏各15g。

  2.2 气滞血瘀型:以化瘀行气为治, 甘草10g,桃仁、地龙、红花、菟丝子各12g, 当归、枸杞、生地、五味子、柏子仁、枣仁、龟板各15g。

  2.3 脾肾阳虚型:以补肾温阳为治,用甘草、砂仁各10g,陈皮、黄芪、党参、肉桂、附片、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各12g, 龟板、熟地各15g。

  以上用药均为每天一剂,用水煎分两次服用,30天为一个疗程。

  3 效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内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痊愈:妄想症状已消失,恢复自知力,言行举止神情状态恢复正常,人际关系恢复良好,能正常应对处理日常事务。 (2)显效:仅存个别妄想或妄想症状消失,自觉力基本恢复,人际关系一般,日常能胜任一般工作; (3)有效:妄想症状有所改善,仅存个别牢固妄想,自觉力稍有恢复,对人较淡漠,日常懒散,在他人督促下能完成简单重复动作; (4)无效:所有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本研究40例患者中,仅有3例中途停药,其余坚持治疗。其中8例患者服药8-9个月,12例患者服药6-7个月,9例患者服药3-5个月,8例服药3个月,服药时间平均为5个月。结果显示:显效9例,有效7例, 痊愈2例,除3例未坚持服药,其余病人在治疗后,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为90%。详见表1。

  表1 三种分型治疗效果

  4 讨论

  精神障碍是不断变化且易反复的病症,病人时而情绪激动,时而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病情若不能及时控制,很可能导致生命危险,尤其是有些病人出现自杀倾向;而且,此病与季节的变化之间具有明显关系,所以在冬春或夏秋季节变换时,要特别注意及时调整配伍药物,以便更好地控制病情。

  笔者据此病病因及特点,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痰火扰神型、气滞血瘀型和脾肾阳虚型,分别采用泻火清热、化瘀行气、健脾补肾温阳等治疗方法,平衡机体实的阴阳二气,自然协调脏腑功能, 降火祛痰、疏肝行气与定心安神,使病情自愈,达到良好疗效。

  而此病后期表象的征象一般为脾气虚弱或肝肾亏损。阴亏火旺者可服知柏地黄丸;肝肾亏损者可服六味地黄丸;脾气虚弱者可服归脾丸等,以补脾益气加强体质。但也反对大量滥用黄芪和红参,由于过大增补元气,容易导致化火,使得病情加重。此探究观察的病例有限,且多为门诊病人,无法完全确认中医治疗中患者是否服用西药,且此病易反复发作,亦未知患者痊愈后是否复发, 所以还需进一步考察其确切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 中医内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56-64.

  [2]沈渔村.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994-995.

  [3]张美茹,刘文志.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概况[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9,20(4):39-42.

  [4]王晓燕,郑爱菊.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辨治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0,14(3):266-26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ngshenyixuelw/8766.html


上一篇:医学杂志哪家好之精神病患者拒食的护理观察
下一篇:网上投稿有关抗精神病药致急性肌张力障碍的相关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