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砖混砌体房屋常见质量问题控制(2)
在这方面的问题有:先进后退(应该是先退后进),槎口高度、深度不一,遇内外墙丁字砌体
节点时,内墙只留直槎,个别工程干脆取消马牙槎。
2.4.3砌体砂浆不清理。砌体施工时,挤揉出的砂浆挂在砖口上,往往不清理。由于每行砖或大或小都有砂浆挤出,相当于减小了构造柱的有效断面尺寸。 另外, 由于砂浆的阻碍, 浇筑混凝土时易出现表面蜂窝、孔洞,甚至柱筋外露。
3.质量问题控制
3.1裂缝的控制和防治
3.1.1控制裂缝的原则:防止轻质材料墙体裂缝的产生,主要在材料生产设计、施工三方面着眼, 根据不同材质的砌块执行相应的砌体规范、标准、并制定具体措施。
3.3.2设计构造的控制。预防新型轻质砌块墙体裂缝,设计人员必须根据《非承重砼小型砌块砌体工程技术规程》及有关规范要求,结合建筑使用功能,各种材料的特性,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方可避免墙体开裂渗漏。
3.3.3施工的控制。a. 严格控制含水率。轻质砌块对含水率有较高要求,要严格按照不同砌
块控制上墙时的含水率。在砌块上墙前尽量避免雨期施工淋湿砌块,以免造成墙体开裂。b.确保砖在使用前达到稳定期。一般刚出厂的轻质砌块稳定性较差,这是由于砌体的干缩变形的特征是早期发展比较快,以后逐步变慢。因此使用前要确保材料已达到使用龄期, 这时砌块体积基本稳定,干缩变形较小。
3.3.4采用正确的施工工艺。a. 砌筑时应尽量采用主规格砌块,并清除砌块表面污物及底部毛边。尽量对孔搭砌,砌体灰缝应饱满和横平竖直,确保墙体质。b. 对不同材料严格控制不同的日砌高度。c. 砌块与柱连接处及施工留洞后填塞部位应增加拉结钢筋,锚固钢筋要展平砌入水平灰缝中。d. 严格控制墙体孔洞预留及开槽的处理,避免削弱墙体强度,对洞边空心砌块应填实及加设边框等手段处理,确保墙体的整体性。
3.2钢筋施工质量控制
3.2.1控制垂直度。为保证构造柱在施工过程中保持垂直,各层施工前均应首先定准柱子的轴线位置。砌筑中严格控制砌体垂直度。以砖为模会直接影响柱子的垂直度,故砌筑过程中应随时调整已绑扎的钢筋笼,可用柱与砌体的拉结筋来固定。
3.2.2拉结筋。应按楼层所需数量事先制作拉结筋并放在砌筑操作现场,保证随用随拿,防止漏放。拉结筋不宜在构造柱中部穿过,应靠在柱子纵筋边,以免浇筑混凝土时受阻。
3.2.3. 钢筋下料应准确。纵筋下料长度是以一个楼层高度加上搭接长度及弯钩长度为准的。 箍筋的弯钩角度应按抗震要求为135135计算。箍筋制作时应计入加密部位的增加数量。
3.3抗震措施
3.3.1设计过程中,注重规整性。在砌体就够设计中,注重建筑平面及立面的规整性。为减小地震的破坏力度,建筑平面应保证其规则性及对称性,对于立面,应尽量降低房屋重心,保证竖向强度更刚度的均匀,避免头重脚轻的建筑设计。
3.3.2控制砌体房屋的高度与层数。事实证明,层数越多、高度越高的砌体建筑在地震中的破坏度越大。因此,在施工中要按照建筑设计规范(GB50011-2011)操作,减轻建筑本身的重量,降低建筑层数及高度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之一。
3.4砌筑质量控制措施
在每道工序施工前进行施工技术、安全交底,落实责任制,加强质量管理。随时抽查砂浆的强度和饱满度,外加剂严格按有关规范进行使用。应保证构造柱的轴线与墙体轴线一致,结构应对位。严格控制垂直度。马牙槎应符合规范要求,先退后进。马牙槎处的砌筑砂浆应饱满密实。保持砖模的表面清洁,对挤揉出来的砂浆应用工具随手清除,防止凸出的砂浆被\"吃\" 进构造柱内。
4.结语
通俗地讲,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又称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砖混结构的设计计算性不是很强,主要的是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因为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是砖砌墙体,所以砖和砂浆的强度就决定了房屋的强度。, 但只要严格执行有关砌体的规范要求,从生产、设计、施工各方面层层把关,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针对性地精心施工,就能减少砌块墙体各式各样的质量通病。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xielw/31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