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发表社会转型期农民的“软实力”及其提升(3)

发布时间:2015-11-12   |  所属分类:农业工程: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 国家政策引导的影响。在土地政策方面: 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用地不断减少,人多地少的问题日益严重。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土地分散、产权不清,自主性差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土地的经济要素功能、产业功能的弱化。在户籍政策上:

2012 年 3 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了分类明确户口迁移政策、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等内容,可以说在户籍政策上对于农民又增加了一道保障。但是,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基于户籍制度而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的资源配置机制仍然在制约着农民,有差别的社会福利待遇政策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城市居民与农民的发展机遇仍然存在着不平等。在保障制度上,近十年来我国着力推进教育、医药卫生、文化、社保等领域的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广大农村在医疗、养老、低保等制度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仍不尽人意。据报道,在甘肃 2009 年 5 月—2012年 9 月,因政府统一征收土地涉及被征地农民45. 18万人中,已参保的仅有 4. 64 万人,只占 10. 27%。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各地在征用土地时候,政策宣传工作不到位,造成老百姓对政策不了解,参保缴费意识不强[6]。

3. 社会发展的代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作为后发外生型国家,我国的现代化必然是以牺牲某方面的代价为前提的。从 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建立初始到上个世纪末,为了解决重工业优先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国家采取了“以农养工”的策略。据估算,国家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和税收,从农村中汲取资金 2. 6 万亿元( 扣除国家支农资金) ,投向了工业化和城市发展。过去 10 年中,大约 2000 万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失去了土地[7]。

从新中国的历史来看,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各项政策的完善,还是社会整体的发展,农民利益的牺牲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历史必要性;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加速变迁,农民成了弱势群体。

三、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软实力提升的途径探寻。

从传统农民到现代( 新型) 农民转化的关键是增强农民的软实力,即价值判断力、思维辨别力和技能掌控力,使其符合现代化的要求。

( 一) 树立现代化的价值观念,提升农民的价值判断力和思维辨别力。

1. 增强社会流动。我们“有理由把现代中国人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催动下所发生的个人自主性的求职流动现象,看作是一种真正的从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型的具体表现”[8]。社会学家费孝通也曾从基层的角度概括了中国农村的“乡土性”: 农业是取资于土地的,“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长此以往,乡土社会形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封闭状态。在狭小的农村,村民相互熟悉,差序格局所形成的人际关系仍然是农村人交往的主要途径,农民的时间观念薄弱,生活节奏缓慢。而与农村相比,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是城市的主导,这样的社会追求高效率,使居于此种环境的人们生活节奏呈现出快速而紧张的特征。因此,农民进入城市,获得城市体验是他们接触现代生活,优化生活方式最便捷、最直接的途径; 同时,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也直接刺激进城农民的感官,激发他们进城流动并体验城市生活。

流动对于农民的现代化素质的提升作用是巨大的,因为流动不仅可以扩大他们的交往范围、增长社会阅历; 更重要的是,在流动中能够培养一种现代化的素质: 积极进取、坚韧不拔、勇于创新、接受新挑战并磨砺和提高自己抵御外界环境的能力; 同时,还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及觉悟,逐渐养成文明的习惯和需要。哈贝马斯在关于语言、沟通与人类发展之间关系的论述中,区分出了两股功能性的趋势:

第一,它提供了一个明显的有利条件,人们可以通过想象处于他人心目中的自我,而无须真正处于他人的地位,这样就可以停下来反思,并且得出一个特定行为方向; 第二,人们参与到与他人之间意义的复杂互动中,这本身就会对他们施加压力,使其快速适应他人的期待[9]。

在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中,农民与城市居民交往和互动,必然会依据城市居民的期望来调节自己的行动。这种从城市居民的期望中建立的行为方式,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流动可以促进农民增加对变迁社会的适应性和谋生的能力,增加村民对新事物的接受性,尤其是对异己事物的宽容性。此外,流动可以扩大村民的生活“半径”,为他们建立超越血缘和地缘限制的各种新型的社会关系。这不仅为农民积累了社会资源,还提高了他们应对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人际矛盾的能力[10]。因此,农民可以通过广泛的社会流动,扩展其社会关系,改变封闭、狭隘、落后的思维方式,造就他们竞争、开拓、进取的精神,而思维方式的改变,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村民的生活方式。

2. 促成城市体验。“来自传统群体的人,如果能够 接 触 现 代 化 的 制 度 机 构,则 可 成 为 现 代人。”[11]182如果现代化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并因而要靠模仿角色模型来实现,那么,生活在较为现代的社会环境中的人,会因为分享着普遍的现代气氛就会变得更加现代化。不论他们是否在现代机构中工作,生活在这种现代结构普遍存在的环境中的个人会更容易意识到合理秩序等诸原则,并将这些原则纳入自己的价值系统中去[11]209。因此,通过城市体验,可以培养农民现代性素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gongchenglw/15712.html


上一篇:风险论文投稿现阶段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社会风险研究
下一篇:园林工程师论文中西方园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