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园林苗圃规划设计策略
苗圃植物种植面积大,占地广,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本文介绍了园林苗圃规划设计的操作要点,为园林工作者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中国园林》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中国园林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11-2165/TU,国际刊号:ISSN1000-6664。中国园林杂志社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本刊为月刊。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一、苗圃植物类的种植选择
1、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随着苗圃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苗圃的生产方式必定会向着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地区性的专业化生产如荷泽的牡丹,南京汤泉的雪松,浙江金华的佛手,河南篶陵的腊梅,这些地区在专业化生产的同时, 带动了苗木的规模化生产。以少数几种为主 ,切不可“小而全”, 否则,难以形成规模,也难以快速进入市场.。
2、选择种植植物的种类和品种时应有一定的前瞻性。一般来说, 应以本地的优良绿化观赏植物为主, 引进外来品种为辅。同时,在引种时应特别注意引入品种的生活习性和生态适应性,以防不必要的损失。在苗圃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仅有较大的苗圃规模,有较多的苗木种类,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好的苗圃,关键要看苗圃的管理水和苗木的质量。
二、园林苗圃的概念以及分类
1、苗圃的概念:传统意义上说,苗圃是专门繁殖和培育园林苗木的场所。而现代园林绿化建设更讲究植物造景,要求乔木、花灌木、草坪及地被植物按比例合理搭配。因此,广义上的现代园林苗圃是生产各种园林绿化植物材料的重要基地,即以园林树木繁育为主,包括城市景观花卉、草坪及地被植物的生产,并从传统的露地生产和手工操作方式,向设施化。智能化过渡,成为植物工厂。同时,苗圃又是引进、选育、繁殖新品种的重要基地。
2、苗圃的分类:大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类
(1)按照园林苗圃面积的大小,可以分为大型苗圃、中型苗圃、小型苗圃。
(2)按照园林苗圃所在位置可划分为城市苗圃和乡村苗圃。
(3)按照园林苗圃育苗种类可划分为专类苗圃和综合性苗圃。
(4)按照园林苗圃经营期限可划分为固定苗圃和临时性苗圃。
三、建立园林苗圃的规划
1、苗圃地的选址
为培育质优高产的苗木,除了苗木自身的遗传特性之外,外界各种环境因子的影响起到决定作用。建立一个苗圃,苗圃地的大气候已经确定,我们所能做的,是尽可能选择适合苗木生长的立地条件。这也就是苗圃地选址的主要内容。
首先选择交通便利地区, 最好距中心城市较近或位于多个城市之间, 同时位于主要公路附近,进入苗圃的道路一定要好,能承受装载大树的载重汽车,有利于苗木的运输和销售。其次,最好靠近河流或大的水库,水源充足是保证苗木生长的关键,尤其是以盆栽苗木为主的苗圃更是如此。除此之外,如果是以地栽苗木为主的苗圃,还应考虑苗圃地的土壤质地、土壤肥力和酸碱度,一般来说,深厚、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中性沙质壤土适合种植多种园林绿化植物。与粘重、贫瘠的土壤相比,沙质壤土的土地地价或租金可能较高,但由于苗木生长迅速,质量好,出圃快,可以相对提前收益,获得较高的利润。
2、苗圃的规划用地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便于生产管理,对苗圃地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园林苗圃地的规划用地包括生产用地面积和辅助用地面积两部分。
生产用地面积通常包括播种区、营养繁殖区、移植区、大苗区、引种驯化区、母树区、温室和大棚区、以及其他区等面积之和。在计算实际用地面积时,应在以上面积之和基础上增加3%~5%的土地面积。生产用地面积不得少于苗圃总用地面积的75%。
辅助用地面积,通常包括防护林、道路系统、灌排系统、堆料场、苗木假植区以及管理区建筑用地,面积不超过苗圃总面积的20%~25%。
四、园林苗圃的规划设计策略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便于生产管理,对苗圃地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在设计前应对苗圃地范围的历史、现状、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和居民点、交通等社会条件进行现场踏勘与调查论证,提出苗圃地规划设计的基础资料。
2、园林苗圃的区划。根据育苗生产需要,苗圃应划分为生产用地和辅助用地两部分。
生产用地区划。生产用地是苗圃中进行育苗的可耕作区域,即育苗区。作业方向应根据圃地的方向、地形、地势、坡向、主风方向和圃地形状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长边采用南北方向,坡度较大时,长边应与等高线平行。占苗圃总面积的75%以上。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gongchenglw/184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