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天津市武清区平原绿化模式及相关技术(2)
生态经济型模式:经济条件一般,村庄绿化应以发展产业经济为主,如建设果园、速生丰产林等,以此增加农民收入。
生态防护型模式:位于生态脆弱地带及能够增强城市生态功能的村庄,应以建设生态公益型森林为主,发展森林旅游业。
4、平原绿化模式的技术关键
4.1通道绿化
如何做好\"点\"、\"线\"、\"面\"绿化的有机结合,如何做好景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筹协调。
4.2河道绿化
经过精心设计,将河道景观与生态景观,休闲与娱乐有机结合。建设具有独特风格的河道景观,使绿带模式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景物。
4.3新农村绿化
生态景观型、生态经济型、生态防护型三种绿化模式如何与村庄未来的发展有机结合,成为村庄的标志。
5、组织实施方案、技术措施
5.1通道绿化带绿化模式
指对铁路、国道、省道、区、乡道公路沿线进行造林绿化,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长廊。
主要技术措施: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区、乡道绿色建设,应以防风固土,美化环境为主要功能。合理配置主副林带。主林带树种应以高大乔木为主,副林带树种应选择乔木、亚乔木或灌木,建设针阔混交、立体复层的绿化带。通道绿化带总体建设模式是:\"点、面、带\"绿化类型有机结合,构成集生态、经济、观赏、文化及交通功能于一体的\"森林\"式绿色画廊。
5.2河道绿化带绿化模式
指对河流、沟渠沿岸进行造林绿化。在保持水土、护堤护岸、延长灌溉工程寿命的前提下,河道绿化兼顾绿化美化环境,发展观光旅游,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为社会提供木材等多种需求。
主要技术措施:河道绿化包括堤坝绿化、内外侧绿化和坡面绿化等。规划采用用材林和经济林建设相结合,建成兼融性林种。为了增加防护功能和观光旅游功能、提高经济效益,可以立体栽植,营造乔灌结合、乔灌与花草结合复层林相。
5.3新农村绿化模式
新农村绿化的主要是街道、村屯绿化,街道、村屯绿化应以一路一树、一街一景、一村一特色为思路,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进行立体美化、绿化,形成美丽景观的园林道、景观村,采取规划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绿化方式。
主要技术措施:新农村绿化以自然村庄为单位,以农宅为单元,以建设绿色生态经济型庭院为目标,对隙地进行绿化,达到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目的。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防护林为屏障,以绿化、美化为中心,以街心风景小品为点缀,乔、灌、花、草有机结合,形成城乡交融浑然一体,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农村绿化。
6、平原绿化模式的推广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通过平原绿化模式的推广,预计可产生直接、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为生产木材、林副产品和带动种苗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间接效益庇护农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等。
此外作为环境资源,森林可以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降低风速、减少风沙危害、降低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清洁空气、增加\"绿视率\"、有益于人体健康等。其生态效益和优化环境质量都有极大作用。
参考文献:祝列克副局长在全国平原绿化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gongchenglw/63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