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职称论文简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现况及策略(2)
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认识有待提高
目前我县农业生产者环保意识不强,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薄弱等问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盲目追求农作物高产,加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而没有认识到农业面源污染给农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对农业环境的破坏。
2.2生态种植技术落后
生态农业发展滞后,生态种养技术推广力度不大。病虫草防治以化学农药为主,一般都是以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主;用肥也是使用化学肥料,一般以氮磷钾三元复合(混)肥为主,而新型的控释肥,缓释肥、生物肥由于成本较高,效果慢也没有全面推广。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但由于经费等因素,推广速度还不够快,目前还停留在“点”上。
2.3畜禽污染治理难度大
近年来,南陵县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但是以散户、小户为主,分散且面广,治理成本高,落实配套难,同时部分养殖户重视程度不够。
2.4治理机制还不够健全
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由于农业环保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且涉及面广,治理难度大,见效慢,资金需求量大,所以在资金得不到保障前提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开展速度缓慢;另一方面虽然农业部门设有农业环保站,但只能宣传、引导,没有执法能力,再加上技术力量不足,镇、村没有相应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人员,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及污染治理工作只能以点开展。
3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与建议
3.1进一步提高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认识
要利用报纸、广播、网络等一切宣传工具深入广泛地宣传和普及农业环保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积极深入地开展“生态农业”、“无公害生产”等方面的技术和知识培训,使农业生产者掌握相关的技术,提高其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强化对农业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
3.2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力度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广泛性、随机性、隐蔽性、潜伏性等特征,致使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难度大,治理成本高。一是要完善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县、镇、村三级监测体系建设。二是要建立土肥、病虫害、畜禽和水产养殖等监测点。逐步建立、完善耕地质量信息体系,及时了解掌握耕地地力变化状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病虫监测网,实现病虫预报可视化,为合理施肥、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3.3进一步加大农业标准化建设
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等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区建设,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切入点,继续做好“三品一标”工作,在建立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时扩大实施面和辐射面。
3.4进一步推广生态种养技术
要高起点开展农业生态技术推广,探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体系,着重推广“肥药双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态养殖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技术。要进一步建立病虫害防治长效机制,加强病虫害预警体系建设,强化测报手段,提高测报的准确度,加大病虫害防治横向联系,推广病虫害防治可视化进程。大力推广抗耐病虫品种、杀虫灯、昆虫性信息素、防虫网等无害化防治技术,加快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和动物源、植物源、矿物源等农药新品种、新制剂的研发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和次数,减轻环境污染。要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调优肥料结构、调全肥料品种、调准施肥时间。要继续发展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和秸秆综合利用。要积极推广畜禽固体粪便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综合降低污染物排放。水产养殖要尽可能采用纯生态养殖模式,控制养殖密度和网箱养殖规模。在养殖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人工投放饲料、肥料和药物,减少水体污染。大力推工厂化育秧和机插秧,减少农用塑料对农田的污染。
3.5加大农业执法力度
要严格源头监管,重点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和畜牧养殖的达标排放,依法查处各类污染农业环境的行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提高农业污染监管和执法力度,切实加强化肥、农药、渔药、兽药及添加剂等农资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禁用农牧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建立统一的生产、销售、使用档案资料。加强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管理监控,保证农业生产安全。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开展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增加检测批次,扩大检测范围,提高检测覆盖面,确保消费安全。
3.6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资金的投入
政府应尽快将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范围,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引入考核机制,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gongchenglw/68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