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发布时间:2017-10-24   |  所属分类:农业环境: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注重空间结构和功能性,追求极简主义,并以恢复自然生态作为生态都市的规划主旨和方向,景观设计师更是把环境放在首要位置,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了环境要素。为了提高项目的实用性,设计师从细枝末节入手,确保功能切实有效;为了实现可持续性,设计师对材料的节能环保性、舒适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仔细地逐一考量,以更长久的使用为前提,来选择确定工艺和材料。为了使规划方案能更好的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使功能性顺利实现,设计公司会专门聘请生态专家做为设计团队的顾问,为设计师提供建议和指导。文化性则通过以石头、植物、枯山水等曰式特色鲜明的造景元素予以体现,简单地构景点到为止,给人以自然、亲切之感。

  二、规划、设计理念上的偏差

  1.规划区域不合理

  由于建设城市没有充分考虑园林绿化对环境的要求,将城市绿地规划设置在不适合植物生长的区域上(如石坡地、盐碱地等),使得园林绿化的成本大大增加,如盐碱地需要客土改良,石坡地需要客土回填等。没有充分考虑到城市绿地的均衡布局,绿化用地配置极其不合理,造成城市资源和能量的极大浪费。由于公共绿地分布的不均衡性.给城市带来很多麻烦,如晨练的问题,由于公共绿地分布不合理,每天清晨大量的老人长距离乘公共汽车或骑自行车涌向城市公园绿地,锻炼后返回,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早晨城市人流。这些人流与上班高峰期的人流在时间上叠加,对城市公共交通造成很大的压力,有的甚至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种现象在一些公共绿地配置不均匀的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规划的多变也是造成城市绿地浪费的一个重要因素,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城市为解决所谓的城市交通问题。盲目拓宽道路,不分季节地挖、砍、迁移行道树,挤压绿地。

  2.无视生态敏感区的保护

  生态敏感区作为城市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维系着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并控制着城市无序发展,对其保护的好坏决定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高低,在较大区域范围内具有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

  3.曲解生物多样性

  根据生态学上种类多样性导致群落稳定性的原则,要使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稳定、协调发展,就必须做到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因此,有的城市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出现过度追求植物品种多样性的现象,甚至有时有限的一块绿地设计干余种树种,而每一种植物只栽植1~2棵,并一味选择所谓的名贵树种。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由之构成的系统的总体变异性和多样性,由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组成。单一的增加植物的品种而达不到一定数量同样难以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结构。

  4.城市景观建设理解错误

  从设计层面看,当前,一些风景园林师将城市园林绿化纳入城市景观,认为城市园林绿化=硬质景观+亭台廊榭+雕塑造型+色块花草+树木,似乎没有前四项就不能构成城市景观,从而造成园林绿化建设项目的投资规模较大;

  由于设计师不了解城市园林绿化特色,缺乏对植物生态习性的了解,重洋轻土,忽视乡土树种开发和利用,异地引种缺乏试验驯化过程。导致许多外来植物在城市绿地中生长不良,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绿地的综合效果,而且造成了绿化成本的成倍增长;

  有些设计师不尊重地貌特征,忽视城市绿化的环境要求,放弃城市绿化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大量采用客土栽培,或大面积、大范围地改造地形,从而造成了绿化工程的费用增加,也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四是一些设计师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园林植物配置的知识,只着眼于目前的景观效果,而对未来植物景观效果的预见性不强,初期植物配置过于密集,不仅给人以堆砌之感,不利于苗木的健康成长,而且造成苗木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管理体制、机制的偏差

  在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管理体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huanjinglw/18675.html


上一篇: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其对策
下一篇:园林植物生长的极端温度灾害及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