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福建大田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农业环境: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笔者结合大田县森林资源现状,简要综述了森林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 资源现状 原因 问题 对策

近年来,福建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上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快进展,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由于多种制约因素导致目前仍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森林病虫害问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森林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森林资源现状

我县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复杂。境内主要种群有壳斗科、松科、山茶科、蝶形花科、苏木科、含羞草科、樟科、冬青科、蔷薇科、杉科等;全县境内土地总面积为21.68万hm2,其中林业用地为l4.93万hm2,非林业用地为6.75万hm2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8.86%和31.14%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l0.42万hm2,无林地1.74万hm2,灌木林地1.35万hm2,未成林造林地3 153.33 hm2,疏林地1.10万hm2。在有林地中,人工林7.52万hm2其中纯林7.14万hm2,占人工林面积95% ;混交林3 800 hm2,占人工林面积5%),占有林地72.15%,天然林2.90万hm2,占有林地27.85%。目前该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645.25万m2,森林覆盖率为48.1%,绿化程度为79.4%。由此可知。该县目前森林覆盖率、绿化程度较高,但人工造林尤其是人工纯林所占比重较大。

随着近年来该县境内林木树种的逐步增多,造林面积的逐年增大,有林地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导致森林病虫害逐年增加.不仅增加了当地林农防治工作量及营林成本,而且还严重制约了当地林业发展,因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已迫在眉睫。

2 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2.1 树种及其布局因素

由于我县范围内人工纯林树种单一,并且同一树种集中连片,植物群落的物种及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偏低,导致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抗病虫害能力差的后果。而当病虫害一旦暴发则极易蔓延、传播,甚至带来不可预测的损失和灾害,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从近年来病虫害统计情况来看,县内森林受害面积逐步增大、发生频率逐步加快、病虫害种类增多.对林木的正常生长造成了极大威胁。

2.2 防治机构缺位及监测预警滞后

对病虫害的监测是森防工作的重要一环,但也是相对薄弱的一环,目前虽然该县已经设立森防站,但由于编制及经费原因导致工作开展相对困难,其缺少相应的经费及监测手段,导致病虫害监测工作相对落后;同时对病虫害监测预报方式仍为传统的地面调查方式,国际先进的测报技术和设备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传递手段和经费问题而难以得到应用,因此对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工作远不能满足防治工作的需要。

2.3 管理混乱。外地害虫传入

目前从事苗圃工作从业人员多不具备从业资格,种苗生产及经营单位缺少必备条件等客观原因及疏于管理等导致林木品种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生产经营秩序混乱,甚至出现病苗、劣苗、弱苗等充斥市场。同时,无序从外地引进林木树种,难免将外地病虫害带入境内,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难度。

2.4 防治器械匮乏

随着县内林地面积的不断增大以及树种的不断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面积也必然随之增大。但往往由于树木高大导致林农拥有的防治器械不能发挥作用;而专用的防治器械却相对匮乏。因此一旦病虫害暴发则很难在短时间内消灭。

2.5 防治方法不当

原来在农林生产活动中一般对病虫害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在防治过程中难免使用大量剧毒化学农药,在对病虫害防治的同时也使其天敌大量减少,导致病虫害种群失去了天然的控制能力;同时由于防治病虫害的药物种类、剂型单一,长期以来使病虫产生了耐药性,因此防治效果相对减弱。

2.6 自然环境因素

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大尤其是部分地区退耕还林后致使病虫害栖息环境发生了变化,基本没有不利于病虫害生长的耕作措施,为病虫害提供适宜生长发育环境,因此导致病虫害泛滥成灾。

3 目前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病虫害发生面积增加。防治难度增大

随着近年来我县境内林业的大力发展,尤其是单一树种纯林面积的增加,同时该县地处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较高,冬季偏暖等因素,导致病虫害逐年增加,害虫越冬死亡率低以及当前由于病虫害防治资金、人力、技术等缺乏状况等因素加重病虫害危害程度,防治难度逐年加大。据调查,近年来全县境内林业病虫害发生率已高达80%。

3.2 病虫害种类增多。危害严重

目前本县境内存在的能够导致严重灾害的病害虫种类已由20世纪末的30余种增加至目前的50余种,其中不少是从外地陆续传来的,也不乏原来县内从未发现的。危害比较重的如天牛类、星室木虱、焦艺夜蛾等,近年来暴发成灾,一时难以控制,导致全县每年由于病虫害原因导致木材减产近1万m ,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万元,在给当地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huanjinglw/6463.html


上一篇:如何利用水资源防治沙化土地的风蚀
下一篇:农业环境评职论文浅谈马铃薯栽种与气候适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