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论万佛寺庙会的社会功能

发布时间:2018-12-06   |  所属分类:社会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庙会是中国传统的民间集会活动,是民俗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庙会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祭祀、贸易、游乐等多项活动。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体现。庙会活动形式多样,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丰富了人们的娱乐生活;传统的庙会活动还具有各种社会功能,促进当时宗教、经济、文化等发展。万佛寺的民间传统庙会形式对此体现得较为充分,本文对万佛寺特有的活动内容表现的各种不同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

中华文化论坛

  《中华文化论坛》Forum on Chinese Culture(月刊)1994年创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光大民族传统美德、繁荣社会科学研究,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办刊宗旨。本刊为一本有相当理论深度、集全国众多学者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前沿性的专业学术参考书、对于广大文史、哲学爱好者来说,本刊又是一本内容广泛、可读性强的好书。

  与中国传统社会中其他庙会一样,万佛寺庙会同样是以寺庙为依托,在特定的时间举行以祭祀神灵、交换货物、交流感情及娱乐身心等活动为一体的民间集会,是民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庙会活动既是一种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在我国传统社会活动中与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表现在与人们的精神生活、经济活动、休闲文娱及社会交往方面息息相关,同时还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社会需求,具有非常强大的社会功能。例如,祭祀活动使人们得到心灵的寄托,商品交换满足人们的生产及生活需求,庙会的娱乐活动增加人们的休闲娱乐内容,同时也促进了人们的沟通交流。历史上作为太平地区经济和商业中的万佛寺,其庙会活动十分发达。本文试通过对万佛寺庙会的简要介绍,对民间传统庙会的社会功能略作论析。

  一、万佛寺庙会的概况

  万佛寺又称娘娘庙,位于松山区大夫营子乡乡政府所在地娘娘庙村,南傍西憋龙沟河,西靠青龙山,北依凤凰山,东邻娘娘庙村。该寺始建于康熙十八年(公元1680年),依山傍水,气势恢宏,现存大小殿堂四十余间。早在建寺初期,庙会即已形成规模,一直延续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文革期间庙会活动中断,至80年代开始恢复,且规模越来越大,仪式愈加隆重。每年庙会期间,近至十里八乡,远至辽宁、山东、北京以及附近各盟市、赤峰市区和各旗县的信众,怀着祭祀、祈福、求子、求婚姻、求学业、驱邪、消灾、祛病等各自不同的祈愿,前来参加活动,规模达万人以上。还有大型的商贸、娱乐活动,形成了较大规模的社会活动,对当地民众的生产及生活有着极大地影响。

  二、万佛寺庙会的类型

  万佛寺庙会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与祭祀密切相关的庙会。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广大民众对祭祀活动的十分热衷,这种祭祀活动有着浓厚的历史色彩,是庙会的一项传统活动,从某种方面解读为庙会活动存在重要原因。庙会祭祀主要是人们通过这种活动形式,祈求神灵保佑家人健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各地的“花儿会”,主要祈求神灵保佑人们早得贵子。这种“花儿会”主要是一些盼儿盼女心切的家庭,为了求子求女而举行的。活动自农历四月十七日夜间十一点开始就有信众开始上香,称为子时头炷香。至十八日早晨,举行供佛斋天法会,设108种贡品供奉佛、菩萨、神灵等,然后念诵经文,迎请天神下界,祈求赐福与广大百姓,驱邪禳灾。此时还要向天空扬散花、供物、钱、及其它物品,持续进行约一个小时。还要进行拜忏活动,主要让信众通过忏悔来解脱自身罪孽,多做善事,从而求得神佛的原谅。这种庙会活动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同时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慰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2.以商贸为主要内容的庙会。在传统庙会活动中,虽然主要的活动内容与宗教及民间信仰有关,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庙会活动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商品交易逐渐融入其中并发展壮大,成为庙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甚至发展至今成为庙会活动的主要内容,万佛寺庙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万佛寺庙会由农历四月十八持续至农历五月二十五日,在这期间大量全国各地的商人带着各式各样的商品纷涌而至,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虽仍然名为庙会,但其祭祀及拜神的功能大肆退化。庙会是一种特殊的市场形式,同时也产生了特殊的效果和作用,但其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3.以文娱表演为主要内容的庙会。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流沟通的需要,庙会已经不是纯粹的祭祀活动,逐渐融入了文艺表演等内容。虽然早期的庙会仍是以宗教活动为中心,但现在文化娱乐、商贸流通等活动的介入,使其单一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提升了活动本身的吸引力和存在的价值,是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又一鲜明形式之一。即所谓“民俗终岁勤,间以庙会为乐,演戏召亲”。

  三、万佛寺庙会的社会功能

  万佛寺庙会的社会功能归纳起来主要有精神慰藉、经济活动、文化娱乐及社会交流等方面,现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精神慰藉功能

  寺庙是进行宗教活动及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以寺庙为依托的庙会活动不可避免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及迷信色彩。庙会期间大量的宗教信仰者怀揣美好的精神寄托到寺庙祈祷,或者在寺庙进行祭祀活动,期望借此可以将自己的愿望传达给神灵,从而得到精神的慰藉与救赎,在心灵上产生寄托。就如前文所提到的“花儿会”就是广大民众希望得到子嗣而举行的庙会活动。

  2.商贸功能

  传统社会中,虽然人们立足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但是很多生产和生活资料需要通过商品交换实现。经济活动是庙会活动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庙会由以祭祀活动为主逐渐被商品交换所替代,商贸活动成为庙会的主要活动内容。庙会的商品交易功能日渐重要,无论是乡村庙会还是城市庙会都被商品交换所充斥,成为贸易流通的重要场所,同时也为城乡的定期集市进行商品补充。庙会期间,除本地各县的商人外,河北、河南、陕西、京、津、沪等地的商人都聚集到太平地进行贸易交流,商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吸引无数游人参观和购买。庙会的商贸功能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而这些作用是固定集市所不能取代的。

  3.文化娱乐功能

  娱乐活动是庙会中的传统活动项目之一,但最初源自于表演歌舞和戏剧来酬神或娱神,后随着社会发展成为大众的娱乐活动。庙会娱乐活动与宗教艺术及民俗艺术密不可分,集中了大量地方民间艺术的精华,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元”。产生上述转变的原因与当时社会及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极大的关系,在生产水平低下情况下,人们为满足衣食而奔波,无暇顾及休闲娱乐,庙会中的文化娱乐发挥着巨大的社会娱乐功能,满足了广大民众娱乐需求,为人们的情感宣泄提供渠道。庙会由于活动时间及地域差异而娱乐活动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是戏曲却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活动项目,其他娱乐方式还有杂艺表演、赛神等。

  4.社交功能

  庙会的社会功能除精神慰藉、经济活动及文化娱乐以外,还有社交功能。社交功能依附于其他功能得以实现。在传统社会中由于交通不便,人们交往机会较少、交往范围相对来说比较狭窄、交往对象也相对局限,导致信息传播不便。庙会活动为广大民众的信息交流提供很好的契机。上文提到,庙会期间除了本地人外,由于其商业气息浓厚,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及游人,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及信息交流机会,极大的促进了两地人员信息和物资的交流。庙会打破了传统社会的地方性特点,为广大民众的社会交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增强民众凝聚力的同时也丰富了民众的知识,为其与外界进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结语

  综上所述,庙会文化活动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漫长的史河中逐渐产生、发展和演变,经久不衰,是因为它的形成与广大民众的社会生产及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作为民俗文化组成的一部分,庙会以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和社会文化长期存在并发展至今,成为民间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能够同时满足民众生产及生活中的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求。除此之外,对庙会文化社会功能的研究,为更加详细的了解传统农业社会各方面需求提供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冬妮. 论宝鸡传统庙会的功能[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4):76-79.

  [2]吴海燕. 豫北民间传统庙会及社会功能探析[J]. 行政科学论坛, 2002, 16(1):87-90.

  [3]康积萍. 关中农村庙会的功能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4]薛卫荣. 山西芮城县民间庙会及社会功能探析[J]. 新西部月刊, 2009(12):148-149.

  [5]王永平. 唐代长安的庙会与戏场——兼论中古时期庙会与戏场的起源及其结合[J]. 河北学刊, 2008, 28(6):1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hehuixuelw/19841.html


    上一篇:浅议基层文化馆如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下一篇:汉语言的变迁及其原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