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发布时间:2021-01-21   |  所属分类:市场营销: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新零售对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零售业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行业,其运营模式发生变化,必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新零售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质量为研究方向,从新零售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着手,分析新零售对我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价值,提出新零售背景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策略

  [关键词]新零售;市场营销;人才培养

  一、新零售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价值分析

  (一)新零售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

  “新零售”的理论来源于市场营销学。理论指导企业实践,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依据,企业需求会随着企业发展不断呈现新的特点,人才需求的变化必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适应企业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时,也应密切关注营销理论的发展和变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普及、推广,新的业态层出不穷,电子商务、O2O等已被大家接受,社会普及度极高,“新零售”在企业界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市场营销理论研究的重点和发展前沿。新零售为企业和营销理论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也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方向。

  (二)新零售为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新零售作为一种较高技术含量的业态,它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企业向社会提供的一些新岗位已经具有了新零售的一些特征,如线上、线下客户调研能力,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能力,线上、线下融合运营推广能力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数据和云计算将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市场营销专业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营销管理人才的重任,尤其对于高职院校营销专业而言,只有盯住市场需求变化,提供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在新零售背景下,高职院校只有加大对新零售的教学研究,适时调整人才培养规划,才能满足新零售对营销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根据BOSS直聘《2020企业人才需求趋势调查》显示,2019年,60.4%的企业重点提高了对市场与销售类候选人的要求,而这一直是需求量和从业者群体最为庞大的岗位大类之一。

  二、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固化,人才适用能力低

  目标定位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没有合适的定位,后续的人才培养计划就很难实施。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层级,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应是具备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有创造力和学习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固化,多年不变,在提交人才培养方案时,只是简单的将课程进行调整,并为对人才培养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时,没有紧随市场的人才定位,加上人才培养的缺乏特色,结果造成学生“说啥啥都懂,干啥啥不会”的情况,学校向社会提供的培养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在品质上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困惑,对人力资源也造成极大的浪费。

  (二)专业课程设置较为传统,教学内容更新进度较慢

  专业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的载体,没有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就不可能培养出适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对一些高职院校的调查中发现,多数院校课程设置较传统,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新课程,例如新媒体营销、社群营销、商务数据分析、跨境电子商务等开设不足,传授的专业知识滞后,没有体现新零售的特点和要求,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更新跟不上互联网和市场技术发展的速度,学生缺少利用新媒体开展营销活动的能力,缺少网络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网络化时代对岗位能力的要求。

  (三)实训指导教师缺口大且效果不达标

  高职教育应把其目光放在培训对象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工作技能上面。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通过校招完成,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缺乏企业一线实践经验。随着扩招的继续推进,高职院校师生比严重不协调,教师缺口巨大,尤其是实训指导教师。一些高职院校尝试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讲座,但因为时间有限,实训效果不明显。一些高校尝试送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教师到了企业很难真正参与的企业的营销活动中,不能真正参与企业业务,锻炼效果可想而知。

  (四)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合作效果未体现

  校企合作在我国的职业院校已开展多年,各职业院校很重视校企合作,各高校也都积累了一些经验,也都有一些感受。目前校企合作的模式较多,各高校采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鉴于企业的地位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没有足够的积极性和源动力,既不出人也不出产地和资金,校企合作效果欠佳,收效甚微,流于合作协议、参观访问等形式。

  (五)教学管理松散,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多数高职院校录取分数远低于本科院校和其他专科院校,高职生成绩差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通过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普遍反映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差,一旦遇到有一定难度的科目,比如经济学、商务数据分析等,一些学生一看到数字就头晕,有一点难度就直接放弃,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毅力,成绩的提升就很难实现。

  三、新零售背景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

  (一)培养目标动态化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目标是由外部环境即市场决定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相应发生调整。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新的岗位不断涌现,老的岗位逐渐消亡,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变化明显加速。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变化的加速,为了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能满足社会需求,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将很难固定不变。高职教育将随着就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使其呈现出动态化的特点。

  (二)教师队伍“双师”化

  名师出高徒,想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就必须有一流的教师才行。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均来自于教师的传授,因此教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高低对学生技能水平起决定性作用,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就业的关键。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不仅影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会影响学生的为人处世。因此,教师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等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有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培养一批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熟悉教学又熟悉岗位的“双师”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规格。

  (三)实训场景企业化

  实训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实现实训场景企业化的目标,高职院校必须彻底解放思想,和合作企业建立双主体的育人模式,使得学校的资源和企业的资源得以整合,开放人才培养的平台,能最大程度发挥双方资源的效用。首先,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学校方负责提供场地和后期管理,企业方负责提供机器设备、技术和培训讲师,为学生提供和企业生产环境一样的实训场地。其次,将教室搬到企业里去,在企业生产现场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提高实训效果。最后,双方合作开发数字化教学平台。双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流程开发为仿真软件,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打破双方合作的时空障碍。

  (四)课程设计岗位化

  职业任课教师要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课程设计,课程目标和教学方式也要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则要求学校和企业充分展开合作,校企合作使得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相互加强沟通,使双方的技术力量能进行有效的整合,有利于课程开发和实施,这将促进学校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架构、教学内涵与企业的岗位要求、作业流程、职业标准实现无缝对接。

  (五)管理机制完善化

  高职学生素质低、专业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学校管理机制上。一些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的管理过于松散,使得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等安排无法实现。管理制度是组织内约束大家行为的规范,是实现组织目标的保证。考评是检验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手段。对于教学参与者来说,制度可以约束其行为举止,考评可以激励其发愤图强。有了完善的制度约束,教师会更加敬业、负责,学生能主动学习,参与课堂。通过考评,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与提升,教师越教越好,学生越学越好。当前在很多高职院校中,教学管理制度和考评机制过于单一,只关注成绩和就业率,这显然是不全面的,这不能反应学生的真实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伟文.新零售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12):42-43.

  [2]余彦蓉,肖利秋,麦影.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新零售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13(2):14-17.

  [3]俞博文.基于新零售环境下对于提高营销专业与市场需求衔接性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9):105-107.

  作者:王娜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hichangyingxiaolw/22633.html


    上一篇:中小外商投资企业现金流管理对策
    下一篇:文化旅游产品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