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小角法在基坑变形监测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数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基坑的变形监测可以保证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为合理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同时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关键词:小角法,基坑;监测

  

  1工程概况

  某基坑(如图1)范围300*100m2,坑底标高-11m,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采取放坡挂网与锚索、支护桩等形式进行支护。其中基坑西面、北面采用支护桩与锚索、挂网形式。桩长10m,桩径600mm,间距1200mm。冠梁截面尺寸800mm*500mm.根据要求,此基坑要进行变形监测。

  

  图1基坑监测示意图

  2小角法测量

  小角法是视准线观测的一种,其操作简单,费用少,故在水平位移观测中应用较广。具体操作:沿基坑的周边工作基点建立一条轴线,以轴线基准,通过测量监测点与轴线间的小角变化,得到监测点垂至于轴线方向的位移来反映边坡的变形。例以基坑北部坡顶上工作基点J1、J2(图1)连线为轴线为基准对监测点进行观测,两次观测的角度差值设为△B,设站点到监测点距离为L,从而得到监测点的位移量△=△B*L/206265。

  3监测实施方法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及现场情况点位布设如下:

  (1)基准点的埋设:在基坑变形影响区域外选埋3个基准点作为平高基准点,其选在稳定的建筑物上。另外在基坑周围做4个工作基点J1-J4。

  (2)监测点的埋设:水平(垂直)监测点埋在基坑坡顶上,埋设先用冲击钻钻孔,埋入工程胶,然后将刻成十字的半圆头钢筋插入并使其牢靠。基坑东面边坡顶部布7个监测点E1-E7,南面边坡顶部布16个监测点S1-S16,西面边坡顶部布5个监测点W1-W5,东面边坡顶部布12个监测点N1-N12。监测点间距小于20m。

  测点的水平位移观测,利用leica302仪器采用视准线小角法观测。

  监测点的垂直变形观测,利用苏一光DSZ02仪器。各监测点与平高控制点之间采用二等水准进行观测。首次观测两次取均值作为监测点的初始高程,上次高程减去本次高程为本期沉降量,初次高程减去以后各次高程为累积沉降量,向下为正。

  4监测实施方法

  具体监测项目、频率及仪器如表1所示

  表1监测项目表

  监测项目监测仪器测量精度监测频率

  支护结构质量具有工程经验的监测人员基坑开挖时1次/5天;挖至坑底10天后1次/7天;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增加观测频率。)

  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具有工程经验的监测人员

  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沉降具有工程经验的监测人员

  坡顶竖向位移DSZ2,铟钢尺等2mm/km

  坡顶水平位移Leica302、棱镜、贴片2秒

  5监测成果分析

  在为期近200天的监测中大多数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小于40mm,竖直位移小于25mm,满足监测限差要求。图2列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几个监测点N1、N6、N8(系列1为N1,系列2为N6,系列3为N8)随着时间的变形量。基坑南面有几个点的水平位移速度超过了6mm/d,其原因为在给基坑降水时,地下水浸入基坑南面护坡,经及时处理后,避免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图2监测点时间位移曲线

  6结语

  变形监测反映以应变方式释放应力的物体的变化特征,是掌握建筑物工作性态的基本手段。变形监测针对不同的工程采取不同的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岳建平.田林亚变形监测技术与应用[D]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2]李迪,马水山,张保军,等.工程岩体变形与安全监测,2006.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huxuelw/2912.html


    上一篇:对测距仪、全站仪加、乘常数检验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三层框支剪力墙梁式转换结构计算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