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社会工作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发布时间:2021-03-22   |  所属分类:思想政治: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社会变迁背景下,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诸多挑战,融入社会工作方法来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必要的实践路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方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视角,具有借鉴意义。基于此,本文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遇困境进行梳理,融合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遵循社会工作原则,探讨二者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方法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

社会工作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社会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着力强调思政课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在中小学进行,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帮助大学生完成社会化步入社会的关键思想引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大学生群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逐渐无法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对我们所倡导的社会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渐渐弱化。面对多元文化和学生群体新特征突出的双重困难,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严峻,亟需转变理念创新方法,借鉴社会工作方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社会工作所倡导的“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也是引入更加专业化的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探讨。

  一、理论定位:社会工作起源及相关概念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舶来品”,在西方已经得到了成熟的发展,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的专业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值得被借鉴和应用。

  (一)社会工作起源

  社会工作最早起源于西方,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繁荣,同时社会结构发生改变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政府和民间组织相继展开社会救助事业,社会工作因此在长期的助人活动中发展起来,在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我国改革开放后,随着高考的恢复,国家也决定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应用型学科分支也逐渐建立起来,各大高校开设社会工作课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也在各类院校迅速发展,一些学校随即开始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与此同时,民政部门对干部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社会工作培训,讲授社会工作内容,从此形成专业社会工作与行政性社会工作相互融合发展的格局。

  (二)社会工作概念及方法

  关于社会工作,我国学者王思斌认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1]社会工作秉持“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用科学的助人技巧,达到助人的有效性,也是满足受助人需要,帮其摆脱困境的过程。社会工作尽管是西方社会发展的产物,但是我国许多专家学者依旧把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作为长期研究课题,因此符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向。社会工作除了基本理论之外,还有在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会行政等,另外社会工作实务涉及领域广泛如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方法以及领域的细分充分体现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因此探索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直面困境: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无法适应社会变迁所带来的思想价值观的急剧改变,对教育事业自身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和冲击,同样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弊端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加强,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现实要求。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灌输式、填鸭式、说教式等教育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刻板化、生硬化,大大减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2]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主客体倒置,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现在的教育者占据主体地位,掌握主导权,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内容和教育资源分配,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缺乏能动性,大多数为被动接受,导致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学生自主思考和自我辨别能力弱化,更无法提高对思想政治价值观的认同感。其次,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条刻板,长期延续下来的教育模式单一,对同一事物包括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思考方向大致相同,缺少对多元文化环境下价值观异同的探索。最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与多元理论的对话,只停留在思政教育本身,没有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因此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做到真正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其应把提升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放于首位,而非只是完成任务式教育。

  (二)多元文化冲击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的发展加速全球化进程,未来更是互联网的天下。中国以外地区的文化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从未停止对我国文化渗透,从生活方式到饮食文化,甚至有些文化与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相悖比如资本主义下的个人主义。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显然已经跟不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相对滞后于社会现实。不仅有“90后”一大批青年学生,“00后”作为涌入社会的年轻后备力量,一定程度上他们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追求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消极偏激的价值观。[3]因此,原来强调传统、单一、刚性、权威理念和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已难以适应作为思维活跃、思想开放、好奇心强、追求多元价值的大学生群体需求。[4]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变模式发展缓慢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四十多年已经实现了大众普及教育,但是量的扩大和质的改变没有达到同步,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层次参差不齐,效果不理想。学生群体不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步伐跟不上受教育群体的变化,过度强调社会对个人的期待,重视思想教育,忽视学生个体的实际需求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应该是遵循动态变化的,因材施教,因境施教。

  三、融合共生:社会工作方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行性

  社会工作价值原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相适应,因此它也成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又有效一种的路径选择。

  (一)理论运用经验丰富

  学校社会工作产生于上世纪初的美国,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它已经从协助学校、家长解决个别学生问题,发展到服务领域普遍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等多层面、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和社会事业。[5]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学校社会工作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理论基础和实务体系。港台地区的学校也将学校社会工作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体系中,香港已经是实行了“一校一社工”的工作制度。我国内地学校社会工作目前面临着本土化发展,虽然还没有普及引入社会工作来管理学生,但是有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实践模式都可以为高校学生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二)理念契合目的共通

  社会工作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本质上有互融共通之处。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6]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价值观和多元化的价值追求,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这与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理念,坚持尊重、平等的服务理念相契合。两者都尊重学生,激发个人的潜能,促进大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社会工作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助人活动,主要通过为他人提供服务,引导他人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具有共通之处,二者的任务都在于引导服务对象或受教育对象,解决问题促进对方成长从而更好地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工作具有融通之处。

  (三)方法创新实践育人

  上文概述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不注重学生主体意识,强调教育者的权威地位,然而传统的教育范式明显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在探索的基础上,各大高校纷纷也争先改革,推出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如建设网络平台,鼓励师生线上线下互动,许多老师也将社会工作的方法应用于解决学生问题、应对危机事件的日常工作中去。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无法达到教育部规定的1:200设置,因此,以社会工作的视角来培养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挥社会工作“助人自助”价值理念,引导学生建立自助和互助机制,很好的缓解了思想政治教育师生比例失调的压力。社会工作的实践性也强调理论的应用性,因此也能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创新思路,摒弃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增加活动和实践课程设计,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提升社会适应性。

  四、协同发展:社会工作方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新时代高校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挖掘和激发人的内在潜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寻找生命的意义。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理念与高校教育理念具有融通性,社会工作要求服务对象能够自我面对,自主解决问题,在问题和困境中得到成长,当代高校教育理念也提倡“参与式成长”,主动参与到教育中,与周围环境互动,通过与老师和同学间的互动体验,提升自我价值和认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融合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分别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进行探索,实现与之协同发展。

  (一)引入个案工作注重个性发展

  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指的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帮助个人和家庭有效的处理他们在社会中所遇到的问题,使个人的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进而促进社会福利的达成。[7]个案工作的理论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强调案主的参与和自决。采用个案工作的方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对学生个体时,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面对问题。面对的学生都有其独特性,教育者可以采用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方式与学生展开思想交流。开展教学工作前期可对学生进行评估,从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多方位了解学生情况;其次,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课程方案,大一学生需要适应大学生活,大四学生需要缓解就业压力等等;再次,与学生一对一进行沟通时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需要掌握谈话技巧,采用心理辅导形式的沟通方式,用同理心做好倾听者的角色;最后,当问题解决不了必要时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获得配合。个案辅导方法导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有被重视被关怀的感觉,同时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获取信任,最重要的是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内心促进发展。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要遵循社会工作的保密原则,保护好学生的隐私。

  (二)引入小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方法是以团体为服务对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班级或者小组等小团体作为教育对象。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较少,一对一的个案工作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导入小组工作方法不仅可以扩大帮助对象的数量和范围,还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小组工作方法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成立教育小组,比如学习促进小组,学习效率提高小组等,通过团体间互动交流,对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来说可以相互启发,共同学习。第二,互助小组,例如新生适应小组,就业焦虑小组等,通过团队互助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减轻就业压力。第三,发展小组,比如职业生涯规划小组,团队合作小组等,发挥团队激励作用,通过团队合作互动,增强团队合作能力,激发群体潜能。小组工作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引导有共同问题的小组成员进行自我分析、经验分享、互助合作,达到示范教育、相互启发支持的学习效果。

  (三)引入社区工作实现多元整合

  社区工作中社区和社区的居民为服务对象,通过整合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居民之间关系,减少社会冲突,提高社区居民福利水平,促进社区发展。就高校而言,其自身一个小型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区,与社区具有相似的组成部分,学生可以在学校里上课生活甚至勤工实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入社区工作方法,可以开展全校性活动,比如体育运动竞赛,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也可整合校内外资源,如邀请知名学者开展讲座,带领学生走访养老院、参观博物馆等;为满足学生需求还可开设公共信箱或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诉求。运用社区工作方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够促进学生和学校间双向互动,实现学生和学校相互促进和谐发展,通过一些校内外活动,学生也可增强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体会感恩和尊重,升华内心,拥有面对社会的勇气,学会适应社会生活。

  五、小结

  目前,社会工作方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研究依旧是众多学者讨论的热点,社会工作方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运用也会不断被创新。总之,社会工作方法突破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新视角,这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举措,也更好推动了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社会工作三大方法的融入给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学生个人、团体甚至学校层面的发展,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赵志君,魏纪林.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转换与方法创新——以社会工作介入式为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8(01):193-198.

  [3]邓丽娜.比较社会工作视野下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理论与改革,2013(02):166-168.

  [4]徐选国,赵环.社会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逻辑与现实路径[J].青年探索,2015(02):92-96.

  [5]陆育蕾.社会工作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与融合的切入点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9(06):110-112.

  [6]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宋林飞,朱力.社会工作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89.

  作者:章诗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ixiangzhengzhilw/22852.html


    上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治素养
    下一篇:扎根理论网络政治参与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