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之孔子学院怎样承载武术文化传播(2)
2. 1. 2以课程及宣传等形式出现
挪威卑尔根孔子学院把中国武术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长年驻有两名专业武术教师,开设了太极拳、少年拳以及中医养生等课程,致力于汉语和中国文化在挪威的推广;喀麦隆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为学生开设了太极拳班,孔子学院很多同学都争相报名,热切期望学习太极拳,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非洲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通过图片展示、影片播放、文字宣传等方式大力推广中国功夫及传统文化。在孔子学院,身着中式服装练习中国武术的非洲人也越来越多,赞比亚政府和中国签订的文化合作协定里就已包括了中国武术交流。可见,中华武术在孔子学院的热度极高。
2. 2国内为武术在孔子学院发展做出的努力
为进一步实施中华武术文化在孔子学院的推广,国内相关机构也正在做出努力。如孔子学院总部在河南篙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建立的唯一一个以武术为特色的“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承担着全球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武术教学与巡演任务。基地已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武术人才,并组成专业的表演队伍,以期为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开展汉语教学和武术巡演活动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
3武术文化在孔子学院的传播对策
“出于文化猎奇,也基于文化认识,世界性学习中华武术成为潮流,中国不失时机的通过境外武术表演、派出专业教练、实施武术培训、举行武术比赛等形式积极推广中华武术,从全球192个国家拥有武术协会的数字上看,国家之多,数字喜人,但值得深思的是每个武术协会所拥有的武术人口十分可怜,而与此同时,西方竞技体育却占领中国市场。”因而,寻求一种更为实际的武术推广方法是当务之急。目前,孔子学院在各国分布广泛,发展迅速,中华武术可以孔子学院作为众多传播“点”,以“点”到“面”的进行辐射性传播,进而覆盖各个国家,这样,武术推向世界的步伐岂不更快?面临的问题是,该怎样借此契机传播武术文化。
3. 1注重表演传播的视觉效应
武术套路的动静缓急、定式与飞动之美;散打的躲闪腾挪、激烈对抗之美,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能激发观赏者的习武欲望。“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句‘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杜甫也曾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著名诗篇中有‘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描绘。”皆体现出了武术的观赏价值。外国人通过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等了解中国功夫,通过《少林寺》、《霍元甲》、《卧虎藏龙》、《功夫之王》等神往中华武术。武术除了具有非常时效的技击作用,而且其表演功能对推动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也起了很大作用。“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曾派表演团在东南亚进行过表演,并促使了东南亚武术馆、武术会、武术学校的成立。后来,又参加了第11届德国奥运会的武术表演,十分成功。”因此,可在孔子学院推行武术文化巡回表演活动,选择代表性强且具有独特文化辐射性的武术项目,演练与技击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融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将武术与中国元素巧妙结合,编排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文化节目到全球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进行巡回演出。
3. 2让武术走进孔子学院课堂
“一种文化的兴衰,往往依赖于拥有这种文化的人数。”仁SJ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亚洲大趋势》一书中说,“整个世界舞台正上演着一出大融合的戏剧,‘西方人正在从东方进口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他在书中特别举例说美国公园里80岁的东方人和30岁的西方人一起打太极拳,有些人还研究中国道家的打坐和内功修炼方法—气功。”武术健身和武术文化修养正在成为一股世界潮流。据回国汉语教师反馈,外国学生最喜欢的中国文化项目中,武术名列前茅。世界人们如此关注和热衷于中华武术,如果让武术广泛走进孔子学院课堂,每天为学生们上一堂武术课,既可以调节学生学习汉语的单调和乏味,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增强其体质,同时还会保障武术在该国具有长期、稳定的传播对象。孔子学院学生是具有不同年龄、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人,如果让每一个进孔子学院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都能了解并接触武术,从他们的言传甚至身授来扩大中国武术在该国的影响,不仅可以使武术知识和技能得以广泛传播,而且中华文化也可以借此机会发扬光大。
3. 3注重武术师资的培养和利用
中华武术以其健体防身、医疗保健、竞技观赏等特点,极受中外人民的青睐。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武术文化在世界的影响不断扩大,各国的体育文化市场及孔子学院对武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培养大量道德高尚、文武兼备的高素质武术人才到孔子学院担任武术教师是可选之举,具体做法是:
(1)为适应学生的需要,可通过培养孔子学院汉语教师的武术文化知识,以武术文化知识作为讲授内容贯穿于孔子学院课堂,学生对武术文化有一定了解之后,会产生学习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更有利于专业武术老师的技能传播。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wenhuachanyelw/83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