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期刊影响力指数讨论与改进

发布时间:2019-11-23   |  所属分类:文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是期刊工作者最为关注的方面之一,其评价方法的研究也一直是期刊研究的热点。期刊影响力评价最为著名的指标是Garfield[1]提出的影响因子,虽然该指标会受到一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它基本上能反映一个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所以仍然是期刊影响力评价的最主要的指标之一。为了弥补影响因子这一指标在评价期刊影响力方面的不足,欧美一些学者陆续提出了一些评价指标,如:H指数[2]、相对H指数[3]、特征因子(Eigenfactor)[4]、SJR(SCImagoJournalRank)[5]、SNIP(SourceNormalizedImpactperPaper)[6]等等。中国作为科技期刊大国(最新资料显示,中国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已达5052种[7]),相关研究机构也提出了自己的影响力评价指标。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提出的“综合评价总分”指标和中国知网提出的“期刊影响力指数(AcademicJournalCloutIndex,简称CI)”。

期刊影响力指数讨论与改进

  关键词:期刊;讨论

  前者系统地综合考虑被评价期刊的各影响力指标(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核心他引率、基金论文比、引文率等等)在其所在学科中的相对位置,按照一定的权重系数将这些指标综合集成,得到被评价期刊的综合评价总分,评价总分屏蔽了各学科之间总体指标背景值的差异,可以跨学科进行比较[8-9]。后者仅仅采用最常用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构筑,其基本原理、计算方法简单明了,克服了权重参数人为赋值的难题,能够兼顾被引数量和被引质量,体现了中国人全局思想的光辉。期刊影响力指数于2013年用于“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期刊”的遴选,2015年应用于所有中国知网收录期刊的期刊评价,2018年该指标被扩展到全球科技期刊的评价,发布了第一期世界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年报。在对中国知网每年的影响因子年报数据分析时发现,按CI对每个学科期刊排序还有进一步改善的可能,本文拟通过下面的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1期刊影响力指数的定义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以下简称为“年报”)对“期刊影响力指数(CI)”定义为,它是反映一组期刊中各刊影响力大小的综合指标[10]。它将期刊在统计年的总被引频次(TC)和影响因子(IF)双指标进行组内线性归一后向量权计算所得的数值,用于对组内期刊排序。根据CI的大小,同一学科组内,某一期刊的CI越大,则表明该期刊在该学科的影响力越大,CI不能跨学科比较。

  2期刊影响力指数的局限性

  根据CI的定义,一个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越大,那么它的影响力就越大。显然增大TC和IF将获得更高的CI。

  2.1总被引频次(TC)的影响

  声誉越好的期刊,获得的被引次数越多。“年报”认为,一些期刊为了追求大TC从而盲目扩大发文量。鉴于此,“年报”采用量效指数(JournalMassIndex,简称JMI)来抑制为单纯追求大的TC而盲目扩大发文量的影响。笔者认为,量效指数的设定值得商榷。众所周知,期刊的发文量越大,影响因子(IF)公式内的分母将越大,这将直接导致期刊影响因子的降低。其结果是,虽然TC会因发文量的增加而增大,但IF却会因发文量的增大而降低,最终CI不一定会增加。这也正体现了CI的高明之处。所以各个期刊不会为了追求大的TC而盲目加大发文量。目前学术期刊界提高影响因子普遍的做法之一是减少发文量来提高快速提升影响因子。“年报”内某些期刊发文量巨大可能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而非为了提高TC。比如发文量越大,收取的版面费越多。所以“年报”中的量效指数(JMI)以去除为宜。如果要保留JMI,那么,它不仅要对低JMI区间的期刊进行调整,同时也要对高JMI区间的期刊进行调整,因为这些期刊的发文不高,但影响因子很高,不排除人为降低发文量来提高影响因子的嫌疑。由表1可知,2017年被调整的期刊共计187种,仅仅占知网收录评价期刊4901种的3.81%,且都是低影响因子期刊。显然,量效指数JMI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总被引频次是由自引频次和他引频次构成,因此考虑期刊他引影响或者说排除自引干扰的CI值更为客观公正。表2计算对比了基于他引频次(TC’)和他引率(NSCR)的期刊影响力指数。由表2可知,影响因子相同的两个期刊,在不考虑TC’和NSCR情况下,期刊2的CI值高于期刊1,亦即期刊2的影响力高于期刊1。但由于期刊2的自引率很高,为30%(他引率为70%),期刊1的自引率仅10%(他引率为90%),可以认为,期刊2影响力高于期刊1是其过高的自引造成的,不排除人为自引的可能。这种结果显然对于期刊1是不公平的。为消除这种不公平,基于他引频次(TC’)和他引率(NSCR)重新计算两个期刊影响力指数CI’,结果显示,排除自引后,期刊1的影响力指数高于期刊2。显然这个结果是比较客观的。

  2.2影响因子(IF)的影响

  “年报”对期刊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影响因子(IF)并未给予特别的注解。实际上,IF对CI的影响同样存在着与TC类似的问题。笔者以下述算例来说明IF对CI的影响。由表3可知,期刊1和期刊2具有相同的TC。采用IF计算所得CI,期刊1低于期刊2;采用期刊他引影响因子(IF’)计算所得CI’,期刊1远高于期刊2。显然这种结果也是由于期刊2的自引太高的缘故。上述计算分析表明,如果考虑期刊自引的影响,CI指数将发生变化,相应地,期刊的影响力排名也将发生变化。自引对影响因子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但合理自引的临界值是多少,并无统一标准。俞立平[10]提出,根据自引次数排位来折减,如自引次数排位第一,则总被引频次应减去自引次数的一半;若排位第二,则总被引减去自引次数的25%。显然这种折减带有主观性。实际上,期刊中多少论文是刻意自引,多少是正当的自引很难判别。在实际状况下,摒弃自引,采用他引频次和他引影响因子来计算CI值,能够获得更为公正的评价结果。也可以将因过度自引而掩盖了的期刊的真正的影响力显露出来。为了获得到公平真实的影响力,牺牲少数合理的自引是值得的。根据这一思想,对“年报”的影响力指数(CI)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式中:IF’为他引影响因子,IF’可以在“年报”内查阅获得;TC’为他引频次,TC’=TC×NSCR。采用2018年“年报”力学学科相关数据,根据公式(3),重新计算了基于他引影响因子和他引频次的期刊影响力指数(CI’),见表4。表4显示,力学类期刊中,排除自引后根据修正公式重新计算的期刊影响力指数CI’对19种期刊排序,有11种期刊的位置发生了变动,变动比例超过50%。例如JournalofHydrodynamics由原来的第11位,下降到第13位,其原因在于该刊的影响因子虽然较高(0.712),但他引影响因子却只有0.293。其他位置变动的期刊也均是由于他引影响因子或他引率变动引起的。本文提出的期刊影响力指数(CI)修正公式是基于期刊自引会对CI的计算造成干扰这一认识做出的修正。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未对更多学科的影响力指数进行计算排序。读者可以根据文中修正公式对自己所在领域的期刊做分析计算,以验证并完善该公式。

  作者:周平 郭茜 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wenxuelw/20934.html


    上一篇:布洛陀文化传播业态创新
    下一篇:印前审读会在科技期刊质量控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