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发布时间:2020-04-27   |  所属分类:文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目前,对创新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创业现状研究,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高效创业教育研究、创业能力研究四个方面。在创业教育中,内部矛盾是主要矛盾。因此,相对于政策的制定、环境的打造,能力培养与素质形成才是决定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关键。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现状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沈阳城市学院;汉语言专业

  201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突破了749万,就业压力巨大。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的国家战略。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们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我们对沈阳城市学院16级汉语言专业同学的创业项目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现状

  目前,对创新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创业现状研究,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高效创业教育研究、创业能力研究四个方面。[1]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研究

  张旭东,王宏蕾提出虽然我国政府、社会、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了充分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热情也较高,但创业成功率却很低。吴小龙,李德平认为中国大学生创业科技含量低,与自身专业背景差距较大,未能发挥大学生对高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占有优势。大学生创业应该紧密结合自身专业的特色。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在与其他创业者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

  黄敬宝从宏观角度分析,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存在偏颇和创业政策的局限性导致了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曾媛,胡明山认为大学生创业从客观、主观上都存在困难。客观方面,我国相关政策、法律、金融服务、创业政策等的下达途径都不够完善。主观方面,学生的创业行动少,创业意识薄弱,相关能力也有欠缺。刘琳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学生主观方面缺乏创业热情,缺乏专业知识和创业经验。客观方面,学校的创业教育和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在创业教育中,内部矛盾是主要矛盾。因此,相对于政策的制定、环境的打造,能力培养与素质的形成才是决定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关键。

  (三)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莫晨宇提出了“动手能力+创新精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程术兵,章翠萍提出利用校友资源提升创业课程的品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传递已经不是教育的主要内容。教育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生产知识的能力。创业课程本质上是授人以渔,是应用型大学功能的集中体现。学者们认识到实践是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创业教育的灵魂就是教师动用一切可能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

  (四)创业能力研究

  车丽萍,李守成认为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包括创业成就动机培养,创业思维培养、创业意志培养和创业个性培养四个方面。他们提出用创业情景模拟训练、消除缓解心理障碍法、表象训练法、自我暗示法、自我反省法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的层级研究是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本文将从认知驱动角度,按照创新过程对创业能力的层级进行重新分类,并阐释创业能力内部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分析

  从行业领域来看,这些项目分布在教育、创意、百货、食品、环保五个领域。其中,教育类有4项占28.57%,百货类有4项占28.57%,食品类有3项占21.42%,环保类有2项占14.28%,创意类有1项占7.14%。通过统计,我们发现学生对教育、百货和食品领域的关注较多。学生们善于观察,能够紧紧围绕其日常生活来选择创业项目。在对教育类项目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试图将自己的专业与创业紧密结合起来。这个可以证明专业知识是学生创业的一大助力。[2]在对电商项目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有些项目可能反映了他们的日常需求。然而,项目的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学生们的创业思路尚未打开。从项目平台来看,依托“互联网+”的项目有11个,占78.57%。其中,依托电商平台的有7项,占63.63%。依托微信平台的有3项,占27.27%。互联网以其低廉的创业成本和强大的传播力量对多数处于创业起步阶段的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同时,我们还看到同学们对电商过度依赖,自主性不强。这与文科生的专业背景和生活视野有直接关系。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动机不强

  兴趣是成才的契机,志向是实现目标的动力。目前,参与教改实验的汉语言专业学生是16级学生。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学生还没有感到就业的压力,对创新创业课程的认识较浅、动机较弱。多数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课程只是应付差事,混学分。

  (二)学生信心不足

  信心是学生成材的前提。一些学生好高骛远,羡慕创业成功的学长,但一提到自己创业则顾虑很多,对自己评价较低,缺乏信心。缺乏创业的信心就缺少坚持的毅力。一旦在创业中出现挫折,学生就会轻易放弃,最终导致创业失败。信心不足还表现为不敢质疑。一些学生相信书本,迷信前人,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感觉到商机也没能抓住。质疑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质疑的基础是掌握大量的知识。知识会增加学生的信心。

  (三)教师经验不足

  一些指导学生创业的教师本身也没有创业的经历,只是从理论上进行指导。这样指导学生无异于“纸上谈兵”,难以发现学生创业中的关键错误,难以对学生的创业过程做有效的指导。教师经验不足会降低学生的信任感,进而打击学生的创业积极性。虽然一些大学喊着向应用型转型的口号,但其思维仍然停留在传统学术型教育的模式中。一些学校并未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放在等量齐观的重要地位。一些教学行政政策仍然把学生和教师死死地放在了课堂、学校。繁重的课业让学生分身乏术,无法更好了解市场,进行创新创业的实践。

  参考文献:

  [1]边文霞.本科教学模式与大学生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关系研究[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2]风笑天.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赵新 乔岳罡 单位:沈阳城市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wenxuelw/21535.html


    上一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蚊媒调查
    下一篇:画市场所得对文化市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