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新时代期刊编辑核心素养体系

发布时间:2021-01-26   |  所属分类:文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学术期刊作为发表和传播思想、文化、科技等领域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反映学术研究水平、引领学术研究方向、培育学者成长的使命,是国际社会尤其是学术界观察了解我国各学科发展情况的主要窗口,是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标识,也是展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1]。但是,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发展不均衡,无法适应新时代学术研究全面蓬勃发展的需求,在国际上无法发挥主流话语权阵地作用”[2]。面对这样的现实,学术期刊(下文简称期刊)出版必须深化改革,做优做强,以回应时代的要求,提升期刊出版质量与影响力。编辑是期刊出版工作的主体,“编辑的眼光和水平决定出版物的高度和品质”[3]“编辑人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决定了其文化选择的视野,也直接决定了其文化产品的品位和质量”[4],编辑素养成为影响期刊质量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新时代期刊编辑核心素养体系

  一、期刊编辑核心素养的研究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

  核心素养最早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研究提出,旨在应对21世纪信息技术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探寻教育如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热词,但众人的理解与认识存在争议。综合来看,居于主流地位的观点认为,核心素养指个体在信息化、全球化、学习型的社会中,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品格与价值观念[5]。也有学者认为,国际通行的核心素养理念,“并不是指向学习者的全面发展,而是指向特定目标,即工作胜任力”[6]。其含义突出的是人们解决复杂情境中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素养,不包括一般的如身心健康等基础素养;具体所指是由价值观、品格、关键能力三个维度的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其中关键能力涵盖知识,因为能力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强调的是当代人最应具备的关键素养,而不是面面俱到的所有素养[7]。运用核心素养这一理念讨论职业人在新的职业情境下的工作胜任力,正契合当下提高期刊编辑胜任力的期待,有助于完整清晰地认识期刊编辑的核心素养。因此,期刊编辑核心素养的含义,可以界定为期刊编辑应对复杂情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念和方法,解决编辑出版实际问题所必需的价值观、品格与关键能力的集合体。

  (二)期刊编辑核心素养的讨论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新要求,引发了出版界对新情境下编辑人员核心素养的深入思考与讨论。例如,朱海玲等人提出“科技期刊编辑需要具备极高的职业素养、专业素养、沟通策划能力和应用新技术新媒体的能力,才能胜任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历史重任”[8];孙小雯认为合格的编辑应具备对文章的审视能力、加工能力、工匠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精神[9];卫夏雯等人强调新时代期刊编辑更要树立建设期刊强国的责任意识、与时俱进的竞争意识、品牌建设意识、经营推广意识[10];云慧霞认为政治素养、文化知识和业务能力三者构成编辑的核心素养[11];樊霞提出互联网时代期刊编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元耦合的知识结构、学术能力、信息素养等[12];张琴等人提出自媒体时代编辑的核心素养是指编辑职业应具备的关键知识、能力、技术及心理等,主要包括政治素养、法律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学习素养等[13];姚贵平从职业态度、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四个方面探讨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提升[14];周国清等人阐述了新时代编辑主体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的思想文化素养、以奉献服务意识和工匠精神为基点的职业追求、以优化知识结构和自我超越为动力的终身学习意识[15]。众多讨论的视角和范畴不同,论述也不同。这些讨论都是从多个维度论述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力,体现了一个基本共识,即编辑核心素养不是单维的,而是多维构成的集合,是一个系统。然而对编辑核心素养内涵与外延的分析解读多流于空泛,对其系统性还缺乏深入清晰的认识,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梳理探讨,构建期刊编辑的核心素养体系。

  二、构建期刊编辑核心素养体系的时代要求

  (一)新时代期刊编辑面临新的职业情境

  进入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的工作生活面临越来越复杂多变的情境,这就需要人们具有适应复杂情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时代,期刊出版业发生着巨大变化,期刊编辑面临的社会情境、职业情境也发生着深刻变革。期刊种数增多,数量庞大,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2018年全国期刊数共计10139种,其中学术期刊7715种[16],优质稿源竞争激烈;作者群扩大,高校与科研机构增多,而且各类人员考核晋职都有论文要求,发表论文的需求急速扩张,论文作者面广量大,构成复杂,撰写发表论文的动机复杂多样,功利性增强;稿件质量良莠不齐,特别是普通期刊低质量的稿件占比较高;读者群也发生了变化,传播载体多样化打破了纸质期刊传播人群的边界,移动网络将期刊论文推送到了大众手上,扩大了文章的可能读者群,而随着期刊走出去,读者群还会从国内扩大到国外;编辑手段从手工到电子化、网络化,稿件采编系统不断推广,查重、编辑、校对等软件广泛应用;出版形式从单纯纸质出版到纸质和电子网络出版多种形式并存,以及多媒介融合出版等;期刊为了适应出版数字化、国际化趋势,格式规范要求发生相应变化;期刊评价体系越来越繁复,国外计量评价方法的引进对办刊的影响越来越大;期刊管理越来越严格,年检评刊的要求越来越高;论文刊发首发性、时效性竞争日趋激烈,等等。众多因素改变了期刊编辑原本单纯安静的工作环境,期刊编辑的职业情境变得日益复杂,工作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编辑的素质能力等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面对新的职业情境,期刊编辑需要改变自身知识能力结构,重构核心素养。

  (二)新时代期刊编辑肩负新的职责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已进入世界前列。但相对而言,我们的科学技术、科学理念还没有完全跟上时代与经济的发展,不少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基础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创造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生态不尽如人意;科学普及、文化启蒙、契约理念、规则意识、职业精神还有差距;教育、出版供给还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期刊的学术水准和编辑水平还参差不齐[8]341。解决办刊质量与科技发展不匹配不平衡的矛盾是期刊新的时代使命。中央高度重视科技期刊出版,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为出版业发展和期刊改革指明了方向、设定了目标、明确了任务,期刊出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建设世界一流期刊是新时代期刊从业者的责任和使命,提高期刊学术组织力、人才凝聚力、创新引领力、国际影响力的任务目标,对期刊编辑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期刊编辑核心素养体系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三、期刊编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

  (一)核心价值

  期刊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期刊编辑对文章的质量评判和选择加工,是受其思想政治倾向、价值标准指引的,编辑个人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刊物的价值取向。1.社会共同价值社会共同价值,是作为社会成员都应遵循的价值标准。集中体现当代中国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自然应是期刊编辑最基本的核心价值追求。期刊编辑作为期刊内容的选择和加工者,一方面要通过内容把关,防范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渗透;另一方面要通过选题策划、文章选编,主动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辑坚守核心价值追求,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才能以心灵感召心灵,影响带动作者和读者,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引领者、践行者。2.编辑职业价值编辑职业价值,是编辑从业者在遵循社会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之外,还应特别坚守的职业价值追求。学术期刊编辑特别要坚守的职业价值追求,包括追求真理、敬畏科学、坚守学术诚信等。因为只有求真理、崇科学、守诚信,才能防范学术不端、排除人情干扰、抵制利益诱惑,才能选编出价值高、内容实、创新优的高质量文章,才能真正做到稿件面前人人平等,才能切实维护学术伦理和作者权益。

  (二)核心品格

  期刊编辑的品格即编辑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具体体现在其日常编辑工作过程中。一篇论文的发表,要经过“三审一编、三校一读”的流程。在日复一日的编校过程中,期刊编辑的品格突出表现为奉献精神、责任意识和工匠精神。

  1.奉献精神

  甘为他人作嫁衣的无私奉献精神,是编辑职业传统的道德情操。一是淡泊名利。长期以来编辑总是默默无闻地在幕后辛勤工作,编辑工作常被形容成“为他人作嫁衣裳”。编辑工作说到底是“为他”的,编辑费尽心血、隐姓埋名为他人作品修枝除病、锦上添花、公之于世,是刊出作品的“第二作者”,而其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却常常不为他人所知。二是甘当人梯。编辑辛勤付出,为作者的成长铺路奠基,为培养年轻学者贡献心力,许多年轻学者正是在期刊编辑的指导、帮助下逐步成长为科研骨干、专家学者。三是乐于服务。编辑既要服务作者,也要服务读者,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编辑既要服务期刊,也要服务社会,必须敬业、勤奋、奉献。没有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品质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编辑,新时代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更加复杂艰巨,编辑更要发扬这种奉献精神,不计名利,甘当人梯,乐于服务,为社会奉献文化精品。

  2.责任意识

  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责任重大,期刊一经出版,其存在的差错,无论是研究方法、逻辑表达,还是字词标点、图表数据、符号单位、人名地名、文献著录、编排印刷等细枝末节,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都无可挽回,会留下永远的遗憾。编辑是学术研究成果面世的“把关人”,一要有大局观,把好政治导向关,关注社会效益,对社会负责。期刊出版的流程化作业,有时间节点要求,需要编辑之间协作完成,每个编辑须心怀全局,对出版流程负责,不懈怠不延误。二要有使命感,期刊承担传播科学、传承文化、引领学术、培养人才的使命,编辑唯有以强烈的责任心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才能打造精品期刊,对期刊负责。将作者的心血之作完美呈现是编辑的职责使命,唯有牢固树立“对作者负责、对读者负责”的使命感,认真尽责、专心致志地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不辜负作者的信赖、读者的期待。

  3.工匠精神

  匠心出精品,编辑工作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且编辑校对本身就是一种十分精细的工作,容不得丝毫马虎。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表现为科学严谨的认真、一丝不苟的专注、追求完美的执着、不厌其烦的耐心、精雕细刻的坚持。如编辑稿件时,需要精心梳理行文逻辑关系、调整文章结构,查证似是而非的概念、模糊不清的论述、前后矛盾的数据,修正语气不顺、语句不通、用词不当、文字错误等。编辑为理顺一句话、改妥一个词,要花很长时间反复琢磨、仔细推敲;为求证一个数据的准确、修正一个参考文献的著录、核实图表中一个单位符号的标记,而不厌其烦地搜索查阅资料、咨询作者专家,等等,都是工匠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源于对职业的敬畏,对期刊的热爱,对责任的坚守。

  (三)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强调的是编辑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主要有终身学习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编辑专业能力、信息技术能力。

  1.终身学习能力

  当下,学习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学习能力成了现代人的核心竞争力。编辑作为思想、文化、科技等领域创新成果的发掘者、再造者、呈现者与传播者,需要对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有更多的了解;而编辑工作本身面临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要求也越来越多,需要很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热爱学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精力,有强烈的主动学习意识、学无止境的学习自觉和永远在路上的学习劲头,勤学好问多思,才能不断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丰富经验、提升能力。(2)善于学习。一是通过线上线下的阅读与培训增长见识、做深学问;二是善于向前辈同行请教编辑实务,解决疑难问题;三是勤于实践,边做边学,及时掌握编辑新技能。(3)学有成效。一是学习方法得当,一定时间里学得多,学得快,效率高;二是学做结合,学以致用,及时将学得的知识、技术、理论用于编辑实践。

  2.沟通交往能力

  现代社会,编辑的沟通能力越来越重要。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沟通,包括与作者的沟通、与审稿专家的沟通、与同行的沟通、与管理者的沟通、与排版印刷人员的沟通等。沟通形式包括面对面沟通、书面沟通,更多的是网络沟通。比如与作者的沟通,包括组稿时的邀约、编辑初审修改意见与专家复审意见的传递以及文中疑问与校对问题的求证讨论等,还有作者咨询疑问的回复解答,这些都需要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或QQ、微信等渠道及时沟通。编辑要实现积极有效的沟通,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既要善于表达,也要善于倾听。策划专题、约稿组稿、指导作者修改稿件时,都要注意选择对方喜欢的渠道和方式,语言表达简洁明了,以获得作者的理解接受并能及时完善稿件;交换意见不能居高临下,要委婉有礼,注意倾听对方的意见,理解对方的感受,建立互信,培育作者对期刊的归属感,以备长期的合作。新形势下,编辑工作不再仅仅是闭门伏案的文字工作,不能仅仅坐等作者投稿,而需要建立强大的作者朋友圈,推介宣传期刊,适时组稿约稿。现代编辑要能走出去参与学术活动,走进高校、科研院所、学术组织,结识专家,发现作者,建立学术合作共同体。编辑应善于与作者交朋友,交往中要自信热情、尊重谦虚,相处中要真诚守信、亲和友善。

  3.编辑专业能力

  (1)选题策划能力。好的选题能吸引学界关注、读者阅读、优秀作者投稿,有利于提高期刊影响力。期刊编辑要有选题策划意识,了解学科前沿,把握学术热点,结合重大主题适时推出专题特稿、特别栏目等集中进行系列讨论,引领研究方向,推动相关领域深入研究与学术创新。(2)组稿约稿能力。能围绕选题组织稿件,约请相关研究者撰稿。通过走进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增加与行业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对话,发现挖掘优秀作者;根据选题需要,适时组织专题学术研讨活动,保证及时约到好稿。(3)审稿把关能力。选择可刊用稿件,对来稿进行审核把关,包括政治把关、学术把关与文案把关。政治把关即意识形态把关,编辑需要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能够洞察文稿中隐藏的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左的情感倾向,对一些敏感表达如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宗教问题的用词能够予以鉴别、修正。学术把关指编辑要关注学术前沿,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从基础性、思想性、文化性以及信息量等方面判断稿件的学术价值。文案把关,即从论文写作角度看文稿论证关系是否成立、逻辑联系是否清晰、篇章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文字是否简明等。(4)编辑加工能力。编辑加工是编辑业务最核心的工作,是对已经录用的文稿进行修改润色和规范化处理的过程,包括完善原稿的观点,调整层次结构;消除原则性差错,纠正事实性、知识性、技术性差错;优化标题摘要,润色语言文字,规范数字符号,审查图表引文,核对注释文献等,以使稿件的内容更完善,体例更严谨,材料更准确,语言文字更通达,全面提升稿件质量。这是在作者劳动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要求期刊编辑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期刊出版知识,具备敏锐的觉察力、判断力,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良好的文稿统筹能力和文字驾驭能力等。(5)校对整理能力。一般的期刊编辑部人员编校一体,没有专职校对,校对任务多由编辑承担。校对是保证期刊出版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编辑对校样逐字逐句地阅读,对文字、标点符号、数字、量和单位的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语言运用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和逻辑规律、版面格式是否规范统一等进行仔细核校,发现错误并予以纠正。编辑人员要具备精深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熟练掌握校对技术与规程,熟悉国家各项出版规范和标准,互相协作,经过分校、互校、统校、核红、通读、整理等程序,逐步把各种差错清除干净,以保证期刊出版质量。

  4.信息技术能力

  (1)善用数字化采编平台处理稿件。编辑要能通过投稿采编系统进行稿件收发、初审与送审,与作者沟通稿件处理进程,与外审专家交流,实现远程编辑工作。(2)善用网络数据库检索查核信息。编校中对文章中一些关键数据、理论依据、名词术语、公式、图表等产生疑问时,要能快速有效地运用百度、知乎、必应等网络工具进行查询求证;还要能利用相关数据库检测工具,对来稿进行学术不端审查,对参考文献来源进行验证等。(3)善用相关软件工具辅助编校。学会运用一些专业软件工具辅助做好编辑校对与文字处理工作,如熟练运用PDF软件的编辑器功能、黑马校对软件的纠错功能等,提高工作效率。(4)善用网络社交平台与人沟通。熟练使用电子邮件、微信、QQ等网络社交工具,建立作者QQ群,以便即时即刻进行返修沟通、编校细节的求证等;建立相关专家作者微信或QQ群,方便选题商讨征集及征稿约稿。(5)擅长数字出版与新媒体传播。与各期刊数据库合作,运用其数字化平台做好数字出版、网络优先出版等;建设期刊微信公众号,做好微信图文的编辑与推送,及时推荐、发布最新文章内容和信息,扩大期刊的传播力、影响力。(6)擅长出版数据分析。理解期刊出版各项数据的内涵,能利用期刊数据库信息,对读者、作者、选题、下载率和引用率等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期刊年度影响因子数据,分析研判期刊影响力的消长及原因,及时调整办刊策略。(7)学会多媒体融合出版。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借助信息技术平台运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使期刊除了呈现单篇论文图文内容与知识外,还可以同时提供与文章相关的更多附加服务与资源,包括语音介绍、开放内容数据、在线问答、学术交流圈、视频直播等[17],并用二维码将多媒体信息与纸刊链接,丰富和拓展期刊的容量。这需要编辑掌握多媒体融合出版技术,学会使用相关系统工具,才能得以实现。综上所述,期刊编辑核心素养是一个三维多级体系(见图1)。该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核心价值、核心品格、核心能力是构成这个体系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各维度各层级的要素之间也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如品格维度中的奉献精神、责任意识、工匠精神就是互相关联、相辅相成的,乐于奉献、认真负责才能做到一丝不苟、字斟句酌,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才能无私奉献,甘为他人作嫁衣;能力维度中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编校能力、信息能力之间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种能力之间密切相关,相融相生,有机统一。

  四、结语

  本研究引入国际核心素养理念,系统梳理遴选出当代期刊编辑必备的价值观、品格与能力素养,并逐一逐层剖析其内涵外延,建构了期刊编辑的核心素养体系。当然,构成这个体系的只是编辑素养的核心部分,而非全部。编辑既是“杂家”又是“专家”,编辑素养涵盖的内容应该还有很多,如外语能力、宣传能力、经营能力等。该素养体系是新时代对期刊编辑素养的核心要求,期刊编辑只有具备这些体系化的核心素养,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期刊编辑工作的需要,才能不负时代使命。期刊编辑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完整清晰地定位了期刊编辑的职业要求,既有利于编辑个体有目标地学习修炼、自我提升素养,也为高校编辑人才的培养和期刊界开展在职编辑继续教育培训提供路径参考,还有助于期刊管理单位深化对编辑岗位的认识,助益编辑的修炼成长。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wenxuelw/22655.html


    上一篇:宗祠文化与当代社会功能发展路径
    下一篇:文化创意产业能级与文创名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