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探讨路基施工桥头跳车问题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项目管理: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 要: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投入运营的高速公路越来越多,但是,从目前路况上看,桥头跳车是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其软土地基尤为突出,给养护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后期的养护费用。本文就路基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桥头跳车情况分无软基路段和软基路段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桥头跳车;无软基路段;软基路段

一、 无软基路段

无软基路段产生桥头,跳车基本上属于施工上的质量问题。因此, 必须在施工管理、工艺、 质量控制上下功夫予以解决这一通病。

1.编制作业指导书, 落实专人专管责任。桥头路堤填筑应专门编制作业指导书, 按设计和规范要求, 合理安排施工计划、 填料具体的质量要求、 施工操作工艺、 自检内容和要求等, 并指定专人对材料质量和关键工序进行专管及自检控制。

2.做好施工现场的排水工作。两侧边沟断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排水畅通, 桥台处路堤下部设置的排水盲沟系统完整到位, 材料不受污染。排水层与一般填料层同步填筑碾压。

3.对大型碾压机械作用不到的部位, 如台背处及路基边缘等局部区域, 应采用小型碾压机具或人工夯击辅助碾压。 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 20 厘米, 并应做到即时碾压。

二、 软基路段

1、 地基处理要点: 严格施工顺序, 保证材料质量, 专业队伍施工,质量措施有力。

(1) 施工顺序

无论采取何种处理方式, 首先应是开沟排水 (沟深、 沟宽符合设计要求) , 再清理整平。

对于打设排水体处理地基的,则在铺设下半层砂砾层后才能打设排水体, 排水体顶端应按设计要求预留一定的长度 (30㎝左右) , 最后再铺设土工织物 (有的话) 和上半层砂砾层;对于采用水泥搅拌机桩处理地基的, 则在地基整平后, 采用轻型碾压铺设下半层砂砾层后才能打设排水体, 排水体顶端应按设计要求预留一定的长度 (30㎝左右) , 最后再铺设土工织物 (有的话) 和上半层砂砾层;对于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地基的, 则在地基整平后, 采用轻型碾压机械知法整平碾压原地面, 使之符合规定要求后, 再地基的搅拌处理;对于采用粉煤灰填筑路段, 由于粉煤灰为渗透性材料, 并具有一定的污染性, 因此, 基底设置隔 (排) 水层和两侧用粘土防护很重要。基底隔 (排) 水层横向贯通, 路堤两侧粘土防护层, 水平宽度不小于150 厘米, 要求堤心的粉煤灰和堤侧的粘性土同步摊铺碾压, 施工横坡不小于 3%。

(2) 材料质量

所有被用于地基处理的材料包括排水体 (如塑料排水板、 袋装砂井的砂袋、 砂子、 灌装质量等) 和石灰、 水泥、 土工材料等, 都必须按设计和规范要求的质量指标采购、堆放,严禁遭到污染或使用过期产品。 塑料排水板和砂袋 (聚丙烯材料) 应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 堆放时要做好覆盖工作。

(3) 质量措施

对于塑料排水板的袋装砂井处理时, 常见的问题有: 导管倾斜,使排水体入土偏位倾斜;拔管带出淤泥污染砂砾层;排水体顶端预留长度不足或预留段遭泥土污染等。 对此, 要求由地基处理专业队伍施工, 其机械设备应昼选择行走系统完备、 功率圈套并能确保插入板体或板 (井) 体不扭曲、不污染。插板前机座整平要由仪器监测, 插入导管长度必须保证处理深度(插入深度=处理深度+回带长度+砂砾层厚) 。对于拔管带出的泥土要即时清除, 顶部预留段应及时弯折埋没于砂砾层中, 使之与砂砾排水层连为一体。

(4) 土工织物铺设

土工织物铺设时,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绷拉不紧、 搭接不规范或宽度不够、 覆土和碾压方向不对等。对此要求施工做到绷拉无皱拉无皱折;采用缝制拼装接时, 拼缝强度不小于本体的同向强度;土工织物上履土填筑应从路基, 扣问向横向两侧展开, 并同向碾压,这样, 能使下设土工织物绷得更紧。土工织物的两侧回折长度应不小于 2.0 米。

(5) 搅拌桩处理

此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桩体上下喷粉 (或浆液) 不匀、 下部水泥剂量不足、上下部强度差异大等。对此, 要求施工设备中必须配有自动记录的计量系统,对于粉喷村推荐采用双相称重计量系统装置 (即在灰罐口和插入导杆顶部均有喷粉记录装置) 。施工时, 先正旋钻头喷气下沉预搅至桩底标高以下, 然后, 反旋钻头喷粉 (成浆) 搅拌缓慢提升至设计停灰面, 再钻进 1/2 桩深, 自下往上复搅 1 次。施工前应先进行工艺试验桩,以摸索最佳工艺 (气压、 气量、 喷灰 (浆) 量以及搅拌速度) , 待试桩满足设计要求后, 再进行正常施工。

2、 路基填筑要点: 严格填料粒径和分层厚度, 动态控制填筑速率, 尽早预压, 及时补方, 排水通畅, 防护适时:

(1) 路堤填筑与速率控制

地基处理完成后, 应适时进行路堤填筑。对于排水处理地基的,可即时填筑;对于水泥土桩处理的,应在一个月后填筑路堤。 填筑速率动态控制,对于填筑高度在高度以下时,填筑速率可适当快些,但沉降量必须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当填筑高超过极限填土高度时,则应由实测的沉降和位移速率(变形量)控制,若日变形量不大于控制值(沉降不大于 10mm/d,位移不大于 3 mm/d)一般可以正常填筑;若日变形量(沉降和位移)陡增,就必须增加测次,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停止加载、 卸载等);若日沉降速率大于控制标准,而水平位移量未超过控制标准,则应减缓填土速率,加强对位移的观测和分析,只要位移速率不增大、无异常现象,填筑可以正常进行。

(2) 填料粒径要严格控制

此项工作必须在料场进行。填筑时不能污染护坡道外的砂砾排水层,填筑宽度应按设计的施工坡率控制。摊铺时拉线控制摊铺厚度, 拉线定位要经常自检。

(3) 位移观测

对于路堤施工的安全稳定来说,位移的观测显得比沉降观测更重要。 施工单位必须重视位移观测。 对不按规定埋设位移观测桩和不进行观测, 或观测不正常、 或观测数据整理不及时的施工单位, 应责令停工整改,对屡教不改的要通报批评, 甚至清退出场。

(4) 预压与沉降补方

填土预压时间越长工后沉降越小。因此, 对有预压要求的路段,尤其是桥头路段和与箱涵相接路段,在施工安排上应尽可能早地安排堆载预压。堆载预压顶面要干净密实有横坡。沉降后应及时补方,一次补方厚度不应超过一层填筑厚度, 并适当压实。对地基稳定性较好的路段, 也可按预测沉降随路堤填筑一次抛填到位。 但对于在预压期间低于原定预压标高以下的均需及时补填。对此, 施工单位在每月均应测定并向监理报告一次。严禁在预压期不补填, 而在预压后期,或在路面施工时一次补填的做法 (这样会引起过大的沉降发生) 。

(5) 两次断面尺寸和要求应符合和遵循设计要求。 按设计要求开挖并放样, 开挖材料不宜堆放在开挖场地周边, 应适当远离。靠路堤端按设计图纸以台阶形式向下开挖。 开挖分两次, 第一资开挖至砂砾层顶面以上一层填土顶面 (以保护砂砾层) , 待桥台桩柱施工后, 清除桥桩施工的一些杂物, 然后再作第二次开挖, 挖去靠桥台侧砂砾层顶面原填土, 设置盲沟排水系统, 再填材料的粒径和分层填筑厚度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 回填材料区仍要求采用大型碾压机具碾压,对于台背处和与原路堤拼接部位的压实较难,应配合使用小型机具或人工辅助夯实。

(6) 排水与防护

软基处理路段的排水极为重要, 边沟不沟通、 排水不畅或沟底积水都会影响软基处理效果, 施工单位应将此作为自检重点。 由于软基沉降有一个过程, 需要一定的时间, 故边沟、 护坡道和桥头锥坡的防护应在地基沉降基本稳定或预压结束后进行,以避免由于沉降而使防护层变形、 破坏或影响美观。

三、结束语

桥头跳车的防治和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不仅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而且还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其它相关单位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真正使桥头跳车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公路工程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1839.html


    上一篇:浅谈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下一篇:探析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