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摘要: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指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的控制,其目的是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本文详尽阐述了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内容及措施。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费用开支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指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我国,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一直是项目管理的弱项。在项目前期,由于没有深入地调研,不能准确估算完成项目活动所需的资源成本,造成开源不足的局面,甚至部分项目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预测和分析,决策失误,不能获得赢利也就在所难免了。
1.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一般原则
工程项目降低成本的目的是提高效益,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降低管理成本;二是缩短施工工期。
1.1降低管理成本
1.1.1人工费控制。主要是改善劳动组织,减少窝工浪费;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
1.1.2 材料费控制。主要是改进材料的采购、运输、收发、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减少各环节的损耗,节约采购费用;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和限额领料制度;制订并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合理使用材料,综合利用一切资源。
1.1.3机械费控制。主要是正确选配和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搞好机械设备的保养修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率,从而加快施工进度、增加产量、降低机械使用费。
1.1.4 间接费及其它直接费控制。间接费用是项目管理人员及企业各职能部门在该施工项目上所发生的全部费用。这部分费用对于不同的工程,其发生的实际费用是不同。如工程规模不同,施工项目上管理人员人数也不同,其管理人员工资、奖金,以及职工福利费等也都有差别。因此,要合理确定管理机构、管理层次,节约施工管理费用。
1.2合理缩短施工工期
工期计算,俗话说:"思则常备,有备无患"。一般的,各种影响工期的因素是不可控的,尽管一些仍然可以预见,例如宏观经济政策偏紧会导致资金难以到位,但我们却在这种风险面前无能为。精算工期,主要是为了提高预见性,以便在各种风险真正发生时,好作其他打算,找其他出路,不至于被动无则。对工期的估计,一定要考虑三种情况:一是理想状态下的工期。即我们设想未来不会发生任何风险时的工期有多长,比承诺的工期能提前多少;二是正常状态下的工期。即根据正常预测,在施工过程中最有可能发生的风险,通过采用相应的措施和对策进行挽救后的工期有多长,此时的成本预计是多少;三是在最糟糕的状态下的工期。即各种正常的和非正常的风险都发生时给工期造成的影响,要根据实际情况估计每种风险并确定权重进行排序,然后再算工期及成本。最后要做的是,立足于最差,期望于最好,确保正常。
2.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2.1 分解预算成本工程项目中标后,以审定的施工图预算为依据,确立预算成本。预算成本是对施工图预算所列价值按成本项目的核算内容进行分析、归类而得的,其中有直接成本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及备件使用费根据工程量和预算单价计算求得,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的施工管理费,按工程类别、计费基础和费率的计算求得。
2.2 确定计划成本。计划成本的确定要从两方面考虑,即以预算成本为基础,考虑各个项目的可能支出。在确定分解的材料费成本时,可根据预算材料费减去材料计划降低额求得。材料计划降低额的计算分价差和量差两方面进行,价差是根据材料预算价和市场采购价的差额计算综合材料采购降低率,然后乘以预算材料费即可;也可采用几种用量大的主要材料的采购降低率代替综合材料采购降低率,计算材料价差的降低额。前面例子中的燃油、石料、水泥、沙就可作为代替综合材料采购降低率的主要原料。量差是根据以往的经验、采用的工艺方法先推算出可节约的重要材料用量比例,再乘以主要材料用量,便可计算出材料量差的计划降低额。
人工费支出计划成本。根据预算总工日数和职工平均实际日工资计算,还可按照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和单位工程量人工费支出计算出计划成本。
机械维修和使用费用。该费用大致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使用自有机械的经常性修理费、大修理费用和各种易耗备件所耗的费用,这些费用可根据预计使用机械的总台数、机械设备的现有状态和保养情况,以及有关资料和经验较准确地予以测算;另一部分是使用租赁机械,根据租赁台数及租赁单价分类计算。
2.3 实施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包括定额或指标控制、合同控制等。
定额或指标控制指为了控制项目成本,要求成本支出必须按定额执行;没有定额的,要根据同类工程耗用情况,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节约要求,制定各项指标,据以执行。如材料用量的控制,应以消耗定额为依据,实行限额领料,没有消耗定额的材料,要制定领用材料指标。材料购置实际单价超过预算单价,可能的话,要报经营部门找业主签证,以便在合同外另结算工程款。
合同控制即项目部为了达到降本目的,根据已确定各成本子项的计划成本,与各专业人员签订的成本管理责任制。
2.4 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要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划清成本费用支出与非成本费用支出的界限,划清工程项目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实际成本中耗用材料的数量,必须以计算期内工程施工中实际耗用量为准,不得以领代耗。已领未耗用的材料,应及时办理退料手续;需留下继续使用的,应办理假退料手续。实际成本中按预算价(计划价)核算耗用材料的价格时,其材料成本差异应按月随同实际耗用材料计入工程成本中,不得在季(年)末一次计算分配。
组织成本分析。项目部每月按成本费用项目进行成本分析,提出截止本月项目累计成本实现水平,并逐项分析成本项目节约或超支情况,寻找原因,之后,根据成本分析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项目成本分析会,总结成本节约经验,吸取成本超支的教训,为下月成本控制提供对策。
严格成本考核。项目竣工,工程结算收入与各成本项目的支出数额最终确定,项目部整理汇总有关的成本核算资料,报公司审核。根据公司的审核意见及项目部与各部门、各有关人员签订的成本承包合同,项目部对责任人予以奖励。如果成本核算和信息反馈及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分次进行成本考核并奖罚兑现,效果会更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基本任务是:全过程的核算控制项目成本:即对设计、采购、制造、质量、管理等发生的所有费用进行跟踪,执行有关的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工程预算定额等,制定积极的、合理的计划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措施,严格、准确地控制和核算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及时地提供可靠的成本分析报告和有关资料,并与计划成本相对比,对项目进行经济责任承包的考核,以期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施工企业的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最优化。成本控制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效益,建筑产品的价格一旦确定,成本便是最终效益的决定因素。只有稳健地控制住工程项目成本,利润空间才能打开。而又因为建筑产品的一次性,其成本控制没有现成的依据可寻,更需要因项目而异,因时间而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189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