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融合对策

发布时间:2020-12-15   |  所属分类:信息安全: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为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文章从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教学的讲授和复习方面阐述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深度融合的优化对策。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使课堂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强化化学教师的教学信息化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融合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教学;深度融合

  1引言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正式步入了教育信息化的探索道路。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经过一系列不断推进的教育改革及政策支持,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已经初见成效。教育信息化全面变革的时代已经来临,发现仅通过教育改革及政策支持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需要[1]。当前包括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在内的各个领域都在探索教育信息化,可以说教育信息化给我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的科研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时俱进的教育改革正在向化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发出挑战,并要求其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做到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与领域创新。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成为了目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焦点问题。

  2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深度融合意义分析

  2.1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高中化学知识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死记硬背、文字叙述形式的化学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知识内容,比如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石墨、氯化钠等物质的微观结构有效展示出现,帮助学生有效搭建关于化学微观世界的认知结构和化学观念。对于学生来说,高中化学不仅是一门自然学科,同时涉及大量的化学实验,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中的虚拟实验、PPT等方式将化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化学知识的内涵,强化对化学知识的认识程度,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2.2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更新了化学教育工作者们对于化学教育教学的认知。此时更需要一线教师基于化学学科的新版编排理念及体系,从化学的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信息技术,创造符合学生认知和生产生活实际的真实教学情境与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化学教学计划。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举措:化学微观世界的呈现、抽象思维模型的建构、学生认知冲突的素材,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等各个方面。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微观层面,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理解化学学科本质,另一方面更有利于教师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融合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与评价。所以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在于将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事情,通过技术手段加以实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增加形象化、直观化、可视化、强化情绪表达,放大细节和增强真实感,呈现系统逻辑,加强体验与互动,形成集体记忆等方面的功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2]。正确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组织化学新课堂、制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任务,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来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2.3强化化学教师的教学信息化意识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者不能故步自封,要充分明确自身角色的转变—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信息的传播者,是连接外部教学资源的桥梁,是由习惯同一走向崇尚差异、倡导多元的引导者。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在思维转化的基础上进行,包括融合思维能力、辐射思维能力等,以此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淀。另外,《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这两个文件也从宏观层面对信息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笔者认为未来信息技术的考评也会划入教师的日常工作考核之中。所以无论从哪种层面考虑,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学习信息技术,为专业成长与职业规划做出准备。值得强调的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提出利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学方式转变仅仅是教师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的一部分,而非全部[3]。对于教师来说,要全方面发展信息化教学的意识、知识、能力及品德,真正成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动力。

  3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支持体现

  3.1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

  3.1.1基础知识讲授人教版高中化学共有8本教材,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规定化学必修课程每周两节课,因为课时较少,且知识多、乱、杂,怎样将知识与教学手段、器材合理的结合起来提高化学课堂的效率就值得每位化学教师重视与推敲。由于信息技术中的视频、图片、动画等可以吸引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讲授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这类系统性较强的知识时,可以使用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示物质的物理性质,辅助学生理解。在讲授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原电池等工作原理这类抽象的知识时,可以运用动画模拟技术将其具体化,利用鼠标进行拖、拉、旋转,甚至可以自行组装,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融合的研究和探索,体现信息技术实验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达到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3.1.2实验知识讲授当前化学实验教学课时紧张,导致学生实验机会少;验证性实验多,探究性实验少;宏观微观现象不易观察;不符合STSE教育理念等,形成不宜(易)在实验室操做的实验。而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规避不宜做实验的操作风险;放大不易做实验的效果现象;拓宽不易做实验的学习广度。还借助于先进的科技成果,对传统实验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完成更多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宜(易)做实验,快速准确的检测实验对象,让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更加丰富[4]。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化学实验教学融合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5]。

  3.2现代信息技术与复习教学融合

  3.2.1基础知识复习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增加复习课堂的广度和容量,使用PPT播放习题和知识点可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例如元素的复习,通过思维导图、树状图等将原子结构到元素周期表、碱金属、氯族元素等建立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知识体系,举一反三的练习,便于学生进行相关知识记忆。PPT具有方便改动调整的优点,教师可根据每年题型的革新、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对复习课件进行及时地补充与调整,还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对课件进行改进来提升教学效率。3.2.2实验知识复习关于化学实验的复习,使用动画、虚拟实验等形式进行实验演示,既可以避免教师口授实验现象及结论的枯燥和空洞,又解决了复习时间、实验药品紧张而不能重新实验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复习实验,不仅学提高了实验安全性,既让学生知晓实验步骤,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也能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安全。对遗忘的实验现象进行回顾。同时这种多角度多方位的刺激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记忆效果更好,从而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

  4结语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并不是强求每节化学教学课堂都必须使用信息技术,也不是一节课全部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内容上的和谐统一,并不在乎使用信息技术的幅度和时长。二者融合是基于教学效果上的整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并不是为了方便而方便、为了使用而使用,而是为了教学的优化。无论是在课堂的任何一个环节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只要达到优化教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强化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强化化学教师和学生信息化意识的目的,那信息技术就发挥了出它的优势,与化学教学就达到了深度融合。显然在不同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中融合信息技术,所体现的优势是不同的。想要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推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作用,教师必然要对教学的方法、手段与流程进行设计,以达到合理、正确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笔者相信,广大教育同仁一定会与时俱进,致力于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实现教育信息化、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中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祝智庭,闫寒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09):5-10.

  [3]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Z].2019.

  [4]朱敏,刘鹏飞.虚拟实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3(06):166-188.

  [5]曲智敏,张会菊,卢海飞.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03):238-239.

  作者:于海童 陆国志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nxianquanlw/22481.html


    上一篇:通信工程施工管理模式与创新
    下一篇:高边坡雨季施工安全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