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课教学

发布时间:2021-04-08   |  所属分类:畜牧科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为培养应用型动物性食品卫生与安全检验、检疫人才,从内容、方法及考核方式三方面对“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课教学进行改革探索。结果表明:教学内容改革将相关实验有机组合在一起,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实验设计、动手操作的能力;考核方式改革达到了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验课教学的效果。

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课教学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对动物性食品卫生与安全检验、检疫专业人才需求的与日俱增,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已不能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全面推进大学生实践育人工作、增强实践育人效果的教育背景下[1],培养具有系统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操作技能、较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课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动物性食品卫生与安全检验、检疫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

  1实验课教学内容的改革探索

  实验课教学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2]。为了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真正理解并掌握动物性食品卫生与安全检验检疫的操作技能,结合专业实际需要,对实验课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

  1.1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以往“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的实验课教学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较少[3-4]。验证性实验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设计性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研究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而综合性实验介于二者之间。比如鲜牛乳的卫生检验实验,参照GB19645方法进行感官检查和乳的相对密度、乳的酸度、乳还原酶试验,并参照GB4789.27中嗜热乳酸链球菌抑制法(TTC法)进行鲜牛乳中的抗生素残留检验。在实验中,指导学生从指示菌量、培养温度与时间三方面,对TTC法的最适检测条件进行筛选。把2个相关的验证性实验有机地整合为一个完整的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在系统掌握生鲜乳中常用的卫生检验方法的基础上,学到开展科研试验的基本思路。在进行肉新鲜度检验实验时,进行感官检查、生物化学检验,同时参照GB5009.228方法进行肉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综合性实验。将相关的两个实验合在一起,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肉新鲜度的定性和定量检验方法,同时指导学生对定性和定量检验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两种检验方法的优缺点,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2安排现场观摩教学,消化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

  动物屠宰检疫程序的要点是本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仅通过理论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去动物屠宰场观摩学习动物宰前检疫、宰后检验等全部动物的检验、检疫环节,听官方兽医现场讲解每个检疫环节的检疫要点和注意事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加深了对动物屠宰检验检疫全过程的理解与掌握,体会到了动物屠宰检疫对保障动物性食品卫生与安全的重要性。在采集检验中,将部分废弃病变淋巴结提供给学生进行动物性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安排学生按照国家标准方法GB4789.3中的第二法,进行大肠菌群平板计数,了解屠宰动物生前被大肠菌群污染的情况;按照国家标准方法GB4789.2进行菌落总数测定,了解屠宰动物生前被细菌污染的情况。最后让学生对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把动物屠宰检疫的教学观摩与动物性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有机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块。

  2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2.1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变“填鸭式”学习为“自主式”学习。实验前,教师告诉学生实验的主要内容与目的,然后由每个学生大组设计实验方案,发给教师审核通过后安排学生准备实验。如进行TTC法实验时,每个大组的乳样都不一样,教师给每个大组指定做2个不同的指示菌量和2个不同的培养温度与时间,避免全班实验结果大致相同的情况,降低抄袭实验结果的可能性,激发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进行科研实验的能力。

  2.2走出实验室,亲临现场

  把实验课从实验室转移到屠宰场。要求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根据教学要求提出相关思考题,比如:“你认为屠宰场的选址和布局是否合理?”“通过观摩动物屠宰检疫,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现场观摩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在现场实施检疫的官方兽医,了解一些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现场观摩学习结束后,学生须认真回答思考题,写出实验报告,提高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培养分析能力

  如在进行动物性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情况调查时,不仅要求学生查找菌落检验和大肠菌群技术的国家标准方法,写出实验方案,将实验结果对照国家相关的标准进行评价分析。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屠宰检疫环节,分析动物性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以及应采取怎样的预防控制措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验课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

  将实验课教学成绩分为三部分,具体比例是:总成绩(100%)=课前预习(30%)+实验操作(30%)+实验报告成绩(40%)。其中,课前预习成绩包括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准备;实验操作部分成绩主要包括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态度是否认真、表现是否积极以及动手操作是否正确等;实验报告除了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还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与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以及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通过以上考核方式,学生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实验课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有利于培养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养、系统掌握动物性食品卫生与安全检验和检疫技能、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姜艳芬,张彦明,郭抗抗,等.《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J].畜牧兽医杂志,2013,32(6):29-30.

  [2]梁武龙.《动物性食品卫生学》教学方法探索[J].畜牧兽医杂志,2015,34(6):76-77.

  [3]刘永华,曲祖乙,刘秀萍,等.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1):159-160.

  [4]欧长波,王秋霞,郑玉姝,等.动物性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18):333-334,336.

  [5]崔文,任晓峰,冯国峰,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实验课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7):136-137.

  作者:李劼 刘良波 王震 孙延鸣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umukexuelw/22917.html


    上一篇:村级动物防疫员面临困境及发展建议
    下一篇: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