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3-11-30   |  所属分类:应用电子: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GPS定位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领域中,其在精度、使用方便等方面同传统的测量方式相比有着突出的优越性。本文对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做了探讨。

【关键词】 GPS定位技术 工程测量 应用

GPS定位系统是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其英文名称为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最初是为了军事需要而研发的,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发展,GPS定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海洋工程测量、地面工程测量、山体滑坡、地震形变检测等领域中,并因其具有全天候性、精确性、连续性、全球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并具有良好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笔者通过多年工程测量工作的实践,现对GPS定位技术在测量工程中的应用作以下探讨。

一、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优越性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由空间卫星群和地面接收系统组成。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时候,由美国研制,主要用于军事,当时只有5到6颗卫星组成,在定位精度方面较差。经过30多年的研究开发,GPS定位系统已经有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它位于距地表20万公里的上空,轨道倾角为55°。这样可以保证在全球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观测到4 颗以上的卫星。它对天气没有依赖性,不会因为遇到恶劣天气而影响定位的精准,能够不间断的为地面提供定位服务。GPS系统的主要技术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决了测量中需要通视的难题

过去的普通测量设备要求观测点要相互通视,给测量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GPS定位技术很轻易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测量观测点无需通视,只要GPS设备安装在空旷无遮挡的区域,就能清晰、准确的接收信号。

2、定位测出的数据更为精确

在测量距离不大时,GPS测量和红外仪测量相差的数值不大,红外仪测量仅比GPS测量偏差4ppm。而随着测量距离的加大,GPS测量的优越性则更加突出,红外仪的偏差会进一步加大,甚至可以达到5cm-10cm的偏差,会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3、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测算,在不超过20公里的基线上,测量人员只花费5min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测量,效率能够提高一倍以上,大大降低了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过去普通测量,需要多人配合,而使用GPS后,一个参考站可以设置多台设备流动作业,一个人即可单独完成,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4、实时获取定位

近几年对GPS研究获得了很大进展,其中RTK技术就是构建在GPS技术之上的一个创新。RTK技术指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RTK技术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能够实时获取定位,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过去,测量人员在工程测量时,所采用的静态、动态的定位都无法实时的得到结果,也无法对所得的数据进行核对,通常是采用多次的重复测量来进行,RTF系统可以通过其无线数据通讯实时提供数据处理。同时在使用GPS测量时,测量人员不但能得到观测点的平面位置,还可以同时得到观测点的大地高程,实时获得观测点的三维坐标。

5、GPS技术便于操作

GPS测量中的许多工作是由仪器完成的,无需测量人员繁琐的手工操作。在具体测量时,只要工作人员做好GPS仪器的安装,能打开或关闭仪器,注意观察仪器的工作状态即可,其他工作都会由仪器来完成,降低了工作难度。

6、可以全天候工作

GPS测量可以不受天气、不受时间、不受地点的限制连续测量,并且对数值的精确度也不会产生影响,

二、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测量技术改进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观测精度。在使用GPS定位技术时,如果不制定合适的观测方案,选择好观测点、观测时间,不注重对观测过程的监控,就会影响测量的精密度。在GPS应用中,对周围可见的卫星数、号,以及卫星高度角、最佳观测时间、点位精度因子等要能完全掌握。

1、制定合适的布网方案

在 GPS定位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观测点的自然条件及交通状况进行设计,既要考虑近期建设的需要,又要兼顾城市长远规划的需要,同时还要顾及1:500数字化测图和图根点加密的需要,并且还要始终围绕确保测量精度、测量效率、节省费用的原则布设。

2、选择科学的观测点。选点是否科学,对GPS外业观测质量和GPS测量的精度影响也很大,观测点的选择要能保证设备的安全和便于直接观测操作。一般说来观测点位应选在交通便利、设备便于长期保存和埋设的地方;观测点位还应该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最好高度角15°以上的天空没有障碍物,便于信号的接收。还应注意避开高压线、发射塔等能干扰卫星信号的物体,最好观测点位200米范围内没有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源,50米以内没有高压输电线;如若对原有旧观测点进行利用,应该选择成果精度符合要求或无符合要求成果的观测点,对其点的名称可以不作改变,可借用其标识作为新点选取。

3、注重观测时间和观测过程。观测时间的确定和对观测过程的监控也很重要。全网的同步观测时间一定要安排在每天的最佳观测时段,每时段观测时间根据测量要求来定,一般来说应根据基线的长短来确定观测时间的长短,基线长小于20公里时,观测时间以90分钟为宜,数据采集间隔为10-60秒。在观测过程中,观测者在坐在接收机旁边的时候,头顶应不要超过天线,注意观察数据接收情况,如卫星数、信噪比,还要注意观察精度因子变化和观测点位周围的环境变化等情况,也不要拘泥于已定的观测时间,如果出现观测质量不佳的情况时,应及时与各观测点联系,必要时要延长观测时间,以获得精准的数据。为保证数据的安全、完整,测量人员要将每天的观测数据及时传输至微机存盘保存,观测点的点名、点号、天线高、仪器高等数据的输入要做到准确无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yingyongdianzilw/6495.html


上一篇:电子技术评职范文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GPS-RTK在农村宅基地发证地籍测量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