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音乐美学下南坪曲子艺术价值

发布时间:2022-03-28   |  所属分类:音乐: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南坪曲子(俗称南坪小调)在四川九寨沟广为流传。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南坪曲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音乐美学的视角为切入点,探究南坪曲子的艺术价值,并针对南坪曲子从艺人才缺失和传承困难等现状进行了论析,就音乐美学的观念对南坪曲子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音乐美学下南坪曲子艺术价值

  关键词:音乐美学;艺术价值;南坪曲子

  南坪曲子是我国民间音乐艺术中的瑰宝,其产生和发展既凝聚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发挥着传统文化对其艺术价值的重要影响。南坪曲子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具有长时间的积累融合,个性鲜明,内容丰富,具有一定规模的理论和表演体系。音乐美学是在其哲学角度、心理学角度、社会学等角度的多方理论支持下,对南坪曲子形成、基本内容、创作方法、表演形式、传承发展进行研究。

  一、南坪曲子的形成

  1.地理人文因素

  九寨沟县地处四川省的西北部,属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辖,并与甘肃省的多县接壤。九寨沟县内多山多貌、地势复杂险要,高山峡谷特征明显。全县呈现西南部地势高,东南部相对较低的走势,多山原、峡谷、河谷地貌。由于九寨沟县处于甘肃省与四川省的交界处,所以从古到今都是西北地区入川进蜀的重要门户。明清时期,战争与商贸让九寨沟县涌入了大量移民。这些移民多来自陕西、甘肃,移民的涌入促进了民族、地域间音乐文化的交流。通过笔者查阅资料发现,“南坪曲子”是以“文县琵琶”“眉户演唱”为基本表演方式,并融合当地民间音乐风格特点从而形成的一种多民族风格的民间音乐艺术,风俗、语言方面保留了较多西北文化的痕迹。从地理人文来看,在九寨沟县由于人口的迁移,民族的融合从而产生了共同的生活文化地理环境,人们的审美在融合过程中趋于统一,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环境,这是多民族、多地域在审美方面保持和发展的体现[1]。

  2.基本内容

  南坪曲子的产生和生产劳动密不可分,九寨沟县地处山区,全县经济以农业为主。因此,南坪曲子表演者多为农民。每逢农忙之后,与乡亲围坐在篝火旁唱曲儿,一方面,可以宣泄情绪;另一方面,有助于增进同乡之间的感情。南坪曲子的表演形式多样,可以细分为多档、单档两种表演形式。其中,多档表演形式指的是由两个以上的演员进行演奏,并采用瓷碟、碰铃等乐器进行伴奏,演唱的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领唱加伴唱等。单档表演形式是指只有一个人手持琵琶进行自弹自唱。南坪曲子歌词内容也非常广泛,能够反映人民的生产生活,如《回娘家》《摘花椒》等;也有表达男女青年恋爱、婚嫁方面的:这类歌曲中有的是具有反封建意义的,如《情歌》《送郎》《月儿落西下》《二姑娘》《女寡妇》等。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类的:这个类型数量也很多,创作篇幅一般都比较长,能够以说唱音乐的方式生动形象地进行叙事,如《相子出家》等。

  二、南坪曲子的创作美学

  1.音乐创作的动力

  音乐创作是音乐美学研究的前提与开端。创作对南坪曲子的艺术价值起决定性作用。南坪曲子的创作与社会生活具有高度相关性。这表现在音乐与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相同,一方面,音乐创作可以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另一方面,社会生活直接影响音乐的创作。南坪曲子的创作类型多以爱情类、劳动生活类为主[2]。这些类型都属于社会生活。这可以理解为创作的“表现性”目的。创作者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体验可以透过音乐创作得以实现,在这种“表现性”的驱使下,音乐的创作活动便变得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生活的基调。例如,《闹五更》《点兵》《禁详烟》等曲子是以老百姓的视角传唱清代以来的某些真实历史事件;《采花》《月儿落西下》《送郎》《三姑娘》等曲子表现了当时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庄家曲》《摘花椒》《骨碌子要钱》等曲子则反应生产劳动生活的场景。

  2.音乐创作的基本形式

  从调式调性上来看,南坪曲子可分为花调和背宫调两种,音乐美学认为,调式是乐音构成音列时每个音的关系所体现出来的结构特征。也就是说这些不同的结构特征可以形成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这也是音乐文化差异性的主要体现。调式最主要的特点是让有音乐形成了自己的表现特征和表情性倾向[3]。花调是南坪曲子中的小调,也被称之为小曲。这种曲调主要表现在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平稳有序,南坪曲子中的花调每个曲目前都会加入大约四小节的过门。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采花》,该曲过门有4小节,旋律线条明快优美。背宫调跟花调最本质的区别是:背宫调是七声音阶,而花调则是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在表达音乐时音响效果更为丰富。从听觉上来看,背宫调多是联曲体结构,在曲子中间成结尾插入其他曲牌,也就是说转调。这种调式往往在音乐的复杂程度和紧张度大于花调。音乐素材更为丰富,整体感更强。南坪曲子按照曲式结构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单曲体与联曲体。曲式结构的审美侧重点在于音乐内部结构组合规律,无论什么民族、什么地域的音乐作品都应该具有相对统一、连贯、平衡的曲式结构[4]。单曲体结构的曲子集中在花调,花调的曲式较为简单,篇幅短小,独立性较强,分句清晰,通常以两乐句乐段、三乐句乐段、四乐句乐段最为常见,这种曲式结构一般只有一个曲牌,然后反复,从而构成完整的曲目。联曲体结构的曲子多集中在背宫调,联曲体通常会有两个及以上的曲牌用固定的间奏连接起来。曲式结构多为多段体结构,例如,《皇姑出家》是由《出家调》《皇姑出家本调》等六个曲牌连接构成,联曲体比单曲体更有对比性,在音乐的听觉上更广泛、更灵活。联曲体结构并不是简单的结构堆砌,是在审美规律和音乐创作形态的双重定义下结合而成,是对比与统一的综合表现。

  三、南坪曲子的表演美学

  1.表演形式的鲜明特点

  南坪曲子的表演形式非常多样,一般分为单档和多档。单档多为独唱,多档为重唱、齐唱、领唱加伴唱形式,这两种类型的伴奏均为三弦土琵琶加瓷碟等打击乐构成。如何抱琵琶是南坪曲子表演形式的一大特点,最初的抱握方式为横抱,演奏者将琵琶横放于腿上,与身体呈九十度,两腿平放且坐着;此后又有了与身体呈四十五度的侧抱琵琶形式,表演者侧抱琵琶,需翘腿。近年来,随着舞台表演审美的提高,很多南坪曲子演奏者将琵琶竖抱,这是吸收了北方琵琶的抱姿,在演奏时会更加优雅[4]。南坪曲子在表演形式上力求创新,如竖抱琵琶,通过创新方式增强表演效果的渲染力、影响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及人们对表演需求的改变,南坪曲子也在发生不断的调整,并在变化调整过程中丰富演奏形式的多样性。从审美的角度分析,南坪曲子注重历史经典与现实需求的统一协调,符合音乐表演的美学原理。匹配时代发展需求是南坪曲子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也是其他音乐形式经过历史沉淀留存下来的根本道理。通过在表演中紧跟时代发展需求,表演艺术家通过形式多样的内容进行作品创作、满足大众需求,亦是对时代审美的把握与尊重。

  2.南坪曲子的集体性要求表演者配合协作

  南坪曲子好的表演效果离不开表演者的通力协作与密切配合。南坪曲子的表演常为多人表演,想要实现表演过程中的配合协作,首先,要求表演者了解和掌握音乐作品,要有演出热情和集体意识;其次,表演者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在表现同一个作品时,不同的表演者对作品的内涵应做出统一的艺术处理,这种统一的音乐处理会呈现出高度协调的音乐形象,从而获得更好的音乐表现,这是集体表演的精髓之一。同时,在南坪曲子的表演中,要强调乐器和声音的有机结合。民间音乐即兴性较多,即便是每个人都熟知音乐作品,但表演出来的感觉可能会大相径庭。因此,在表演前应做演出准备和演出设计,把握乐器和声音的融合,而不是单一地展现某一方面的特点,这在音乐美学中被称为客观性和主观性协调统一[5]。

  四、南坪曲子的传承与发展

  音乐的传承发展与其功能密不可分,而音乐的功能是音乐美学的核心要素之一,音乐的功能是其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南坪曲子的情感功能

  首先,南坪曲子可以表现大众审美和思想情感。南坪曲子形成至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作为当地老百姓最喜欢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表演联系起人民的精神纽带,在当地人劳作务农后,需再一起唱起南坪曲子,通过南坪曲子满足精神需求,而南坪曲子作为精神必需品时,使人民的感性需要得到了释放,成暂时的情感寄托方式,而从音乐的创作表演听觉这三个部分来看,是大众的审美导向促进了南坪曲子的发展,因此,南坪曲子表现了大众的审美,这是南坪曲子功能的基本表现。

  2.南坪曲子的实用功能

  南坪曲子具有教化、认识、宣泄、教育等实用功能。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一个历史时期,音乐都是强有力的教化手段,通过传播南坪曲子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认识方面,由于南坪曲子的创作有很多历史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事件,进程或社会文化状况,这说明,通过南坪曲子,人们可以通过传唱来了解认识社会历史和生态人文;抒发情感宣泄情绪是南坪曲子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唱曲弹琵琶将情感情绪宣泄出来,已经是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方式。教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音乐文化融合方面,南坪曲子的教育意义是使名族文化在融合过程中得以传承,在九寨沟县这样相对发达的地区,运用弹唱的形式,将民间文化得以传播,这是民间音乐在教育上的体现,是区中文化礼仪、娱乐、等功利行为的重要手段[6]。

  3.南坪曲子的功能与传承发展的关系

  首先,在教化认识方面,九寨沟县政府采取措施加强了对南坪曲子的保护,如在城市建设方面会修建南坪曲子风格的建筑,以及使用彩绘技术建造了“南坪曲子”发展图,以此展示南坪曲子的发展历程和变迁过程,内容精致,场面壮观。民间组织有南坪曲子“琵琶弹唱培训中心”,这一中心不但传承保护南坪曲子,而且还与时俱进,创作了很多符合当代政策的曲子,如《南坪是个好地方》《计划生育是国策》《新农村建设步伐快》《廉政准则牢记心》等,这些曲子涉及法律法规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农村建设等,这是南坪曲子在教化认识方面的传承和发展。其次,在情感宣泄方面,加大南坪曲子的演出宣传力度,不定期地举办演出活动,包括文化下乡等惠民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可以轻松观看南坪曲子的表演。最后,在教育方面,积极发展“南坪曲子”传承人,并且当地政府还将“南坪曲子”纳入中小学音乐课中。让中小学生大范围学习“南坪曲子”,不但对南坪曲子的传承发展有重要作用,还对中小学生提高艺术修养有相当大的帮助。由此可以看出,南坪曲子的功能是其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音乐美学赋予南坪曲子的重要范畴之一。南坪曲子的传承意义就在于其除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还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契机。坚持文化自信,树立人民群众为中心的重要工作导向,把文化产业发展好,把文化遗产保护好,深化市场监督,扩大九寨沟文化影响力,是传承发展南坪曲子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南坪曲子作为九寨沟县最重要的音乐文化,已然成为当地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音乐美学的视角下,分析研究了南坪曲子这一艺术形式的形成、创作、表演、功能、传承发展等主要问题,深刻认识到南坪曲子的音乐之美。同时,由于现代人的审美一直在不断发生变化,南坪曲子的生存环境也不容乐观,这就要求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尊重其艺术价值,探索出更符合审美,更有艺术价值的南坪曲子,使南坪曲子得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民.声乐文化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32.

  [2]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16.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89.

  [4]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152.

  [5]李建蓉.南坪小调初探[J].四川戏曲,2008(5).

  [6]龙有成.论南坪弹唱的结构特点及传承保护[J].四川戏曲,2011(5).

  作者:吴静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yinlelw/24143.html


    上一篇:多元民族音乐文化在开展作用
    下一篇:音乐艺术在现代服装艺术表演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