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农业期刊论文发表玉米种子的选用和贮藏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作物生产: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在选用玉米种子时,应考虑是否具有安全推广价值、适合当地应用、具有较高的丰产性能、具有稳产性能、具有优质性等。贮藏玉米种子的方法有穗藏法、粒藏法。

  关键词:玉米种子,选用,贮藏

  一、玉米种子的选用

  (一)具有安全推广价值。作为主栽的玉米品种必须是经过当地农业推广部门试验、示范的审定推广品种。

  (二)品种适合当地应用。玉米品种在植株形态、产量性状、抗逆性、所需温度、肥力条件等方面与品种育种单位介绍的情况基本相吻合时,视为该品种适宜当地应用。品种的选择,要因地制宜。

  (三)具有较高的丰产性能。无论是玉米籽粒产量,还是生物产量(指青贮玉米含玉米穗、茎、叶全株),均要求有较高的丰产性能。针对不同品质要求的专用玉米生产,其前提条件是丰产。同样情况下,生育期长的品种比生育期短的品种产量高,因此,应根据当地生长季节的长短,选择相应熟期的品种。但在具体考虑品种成熟期时要留有余地,以免遇低温冷害年份遭到严重减产。一般以选择在当地初霜前10 d能成熟的品种为宜[1]。

  (四)具有稳产性能。稳产既反映品种的丰产性能,又体现该品种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对当地主要自然灾害及主要病虫害的抗逆性。不同品种对肥、水条件的要求不同。有些杂交种茎叶茂盛,喜水好肥,在良好栽培条件下产量很高,但在旱薄地上生长不良,空秆和秃尖严重,表现高产而不稳定;反之,有些品种对肥、水条件要求不高,即使在较低的栽培条件下种植,也表现出较好的产量,稳产而不高产。因此,在选用品种时要根据当地地力、施肥水平和水分条件等选择适宜的品种。

  (五)具有优质性。玉米种植以籽实为目的的,应注重商品品质要求(如容重、色泽等);工业加工淀粉及衍生产品以加工品质(淀粉含量)为主的,加工玉米面粉、食青玉米穗(或速冻、上市),则应考虑其食用品质。

  (六)适宜成熟期。一般而言,要求在霜前5 d以前正常成熟或达到目标性状要求(如速冻玉米能加工、青贮玉米由应达乳熟末期或蜡熟期)。

  (七)穗选与粒选。穗选在收获时进行,选择具有该品种特征、穗大粒多、颜色鲜艳、籽粒排列整齐的果穗。如系双果穗植株,最好选留植株上部的果穗。在播种前脱粒时再复选1次,并去掉果穗顶部(3.33 cm左右)和茎部(1.67 cm左右)的籽粒,留取中部籽粒做种。穗中部籽粒充实饱满,酶含量多,播种后发芽出苗早,幼苗健壮,利于早熟增产。同时果穗中部籽粒大小整齐,便于精量机播,利于苗全、苗齐。

  二、玉米种子的贮藏

  (一)种胚大,降低了贮藏的稳定性。玉米种子属于大胚种子。种胚大使玉米种子呼吸旺盛,贮藏期间易发热。种胚中脂肪含量高,脂肪易酸败致使种子不耐高温贮藏;种胚营养丰富,可溶性物质多,种子含水量较高时易滋生霉菌,而且种胚也是仓虫侵害整粒种子的突破口。另外,玉米种子胚乳组织疏松,亲水物质较多,易吸水[2]。

  (二)成熟度不均匀,加工时易受损。玉米种子在果穗上成熟度不均匀,顶部籽粒往往为不成熟粒,在脱粒加工时容易受损而成为破损粒,且不成熟粒和破损粒易遭虫侵害和吸湿霉变。因此,应保证玉米收获时成熟度一致

  (三)穗藏法。穗藏即将苞叶去掉后,将整个果穗贮藏。在不同的大气相对湿度下,果穗上的穗轴和籽粒的平衡水分也有差别。一般当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时,穗轴的平衡水分高于籽粒,此时,籽粒从穗轴吸水;当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穗轴的平衡水分低于籽粒,此时穗轴从籽粒吸水。因此,常年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的丘陵山区和我国北方且果穗含水量低于17%时,可采用穗藏法。穗藏法有利于新收果穗上籽粒的后熟作用,堆内孔隙大利于空气流通,堆内的湿气较易散发,可有效防止冻害发生[3]。

  穗藏法有挂藏和堆藏2种方法。挂藏即将玉米苞叶编成辫,用绳逐个联结起来,挂在通风避雨处,也有搭架挂藏和把玉米围绕树干挂成圆锥形且在锥顶披草防雨的方法。堆藏即将去掉苞叶的果穗放在用高粱秆编成的露天通风仓内越冬,翌年再脱粒入仓。

  (四)粒藏法。粒藏即将脱粒后的籽粒干燥后入仓低温密闭贮藏。玉米种子的粒藏必须同时满足种子含水量和种温2个指标要求,即南方入库玉米种子含水量应控制在13%以下,且种温不高于30 ℃;北方入库玉米种子含水量应在14%以下,且种温不高于25 ℃。入库后的玉米种子要严防吸湿回潮,新收玉米种子在秋冬交替时易结顶发热,此时应及时捣仓,再低温贮藏。含水量12%以下的玉米种子,在一般仓库条件下贮藏2年对种子发芽率和生活力影响不大,但贮藏时间超过3年则会使种子生活力下降[4]。

  参考文献:

  [1] 李奇涵,李任江.两级干燥工艺在玉米种子选用中的应用[J].吉林工学院学报,2002,23(4):19-20.

  [2] 师转哲.玉米种子储藏期的管理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6(10):20.

  [3] 马学文,张贵红.玉米种子储藏技术[J].种子世界,2003(5):43.

  [4] 陈忠田,张守强.玉米种子储藏期的管理技术[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22(12):40-4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zuowushengchanlw/5215.html


    上一篇:浅谈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植物栽植
    下一篇:基于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