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如何落实

发布时间:2015-09-21  | 浏览: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和高校、研究机构职称评定被分为两个体系。此次推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对他们辛勤劳动的应有尊重,提升了他们在专业领域的地位。中小学校可以借此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他们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为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创造新的空间。同时也能够吸引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但国务院的会议决定只是大政方针,为改革指明了方向,确定了大体框架,而具体的实施细则、方案还需要各级地方相关部门来制定和落实。

关键词: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首先,相关部门在制定实施细则、方案时,应当在广泛听取基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工作实际,突出强调评价标准的科学、合理、完善,评审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比如,在以往的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虽然外语成绩、论文数量与教学实践关联不大,却都是职称评定中的“硬指标”,导致职称评聘围着外语、论文等“指挥棒”转,脱离教学实际。很多老师为了考外语、发论文不得不牺牲备课时间,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本末倒置。另外,强行要求中小学老师搞科研发论文,也不符合中小学教育的特点。部分学校不具备科研条件,造成论文造假成风,甚至形成论文的利益链,败坏了教育风气。因此,教师职称评定应该增加教学评价和教学实绩权重,回归教育本位,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

其次,教师职称评定要注重向一线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受制于客观条件限制,农村教师评职称难度要比城市里的教师大很多,这大大挫伤了农村教师的积极性。农村中小学教师扎根在条件艰苦的地方,默默奉献,理应对他们的工作、生活、各种待遇提供更多的关注。因此,在职称评定方面,可以采取城市和农村分类评审的办法,降低农村教师的参评条件,也可以从政策、制度上进行规定,在同等条件下,农村教师应优先通过职称评审,以提升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农村人才储备、促进推进教育公平。

最后,教师职称评定要打破论资排辈和吃大锅饭的做法。目前在中小学职称评定过程中,工龄或教龄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的人尽管自身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不强,但靠着年龄资历的优势,照样评上了高级职称。这样,使得一些能力成绩俱佳的后来新手、骨干的中间力量落选,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要破除论资排辈,不唯学历、资历,增加业绩的权重,让能者上,庸者下,唯能力和业绩是从,真正发挥职称评定的评价激励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article/15255.html


    上一篇:大专毕业老师报考高级职称都需达到哪些基本要求
    下一篇:哪些核心期刊可以发表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