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科学家抵制世界最大出版商 因期刊定价走高
万名科学家抵制世界最大出版商
晚报综合报道
最近5个多月来,在美国一个名为"知识的代价"网站上,已有全球12196位科学家签名抵制世界上最大的出版商。有人用"学术之春"形容这场运动。
"知识的代价"
吹响号角的是大名鼎鼎的英国数学家威廉·提摩西·高尔斯。今年1月21日,这位来自剑桥大学的菲尔兹奖得主发表了一篇博客文章,号召同行行动起来,抵制世界上最大的出版商爱思唯尔集团。读到这篇博文的泰勒·内伦一位目前在硅谷开公司的数学博士当即给高尔斯教授留了言。第二天,他建立了一个网站,命名为"知识的代价"。迄今为止,1.2万多名科学家在泰勒的网站上签了名。他们发誓,不在爱思唯尔旗下的期刊发表论文,不做审稿人,或者不担任编辑。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爱思唯尔拥有《细胞》和《柳叶刀》在内的2000多家学术期刊。任何学术从业者都很难避开这些期刊。
出版商获利能力超"苹果"
科学家们抵制出版巨头的原因很简单:它们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代价"过于高昂。业内人士表示,学者是知识的创造者,但他们无偿地将研究论文转给了出版商,又有无数学者义务为期刊做论文评审。而学者要想看到论文,还要花大价钱将他们创造的知识买回来,出版商从中获取高额利润。从获利能力来看,国际出版商的确是令人羡慕的。国外有人根据苹果公司与爱思唯尔公司等企业的公开数据算了一笔账。著名的苹果公司的利润率,在2011年为23.4%左右。而在过去的10年里,爱思唯尔的利润率从来没有低于过30%,2011年高达37.3%。
哈佛大呼受不了
世界上最富有的大学也已承受不了学术期刊的高价了。今年4月17日,哈佛大学教授顾问委员会向全校教师公布的一份备忘录指出,大的期刊出版商不断涨价,已经使得目前的学术交流环境在经济上"不可持续",哈佛每年花在期刊上的钱达到了375万美元。一些期刊每年订阅价格高达4万美元。在过去6年里,两家出版商的电子文献价格已经涨了145%。委员会向哈佛师生征集意见,如建议师生将自己的论文提交到"DASH"哈佛自己的向所有读者提供免费访问的知识库;或者考虑向免费的"开放获取"期刊投稿。如果教师担任期刊编辑,可推动该期刊成为"开放获取"期刊,如果不行的话,可以考虑辞职。"开放获取"期刊,即免费向公众公布研究成果的期刊。
中国图书馆也呼吁抵制
国际出版商原本给中国图书馆较为优惠的价格,但自2008年以来,这些优惠已经逐步取消。
2010年9月,在一次会议之后,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中国30多家图书馆的代表联名发表了分别致读者和出版商的两封公开信。他们表示,为了使我国教育科研机构不受国外出版商垄断价格的"胁迫",将采取联合行动,共同抵制个别国际出版商的大幅度涨价做法。他们呼吁担任国际出版商学术期刊编委、审稿专家、顾问的我国专家学者,积极向国际出版商"施加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article/67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