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你来自汉朝的中原人?
汉族最早的得名始自汉朝,汉朝时期的中原人,可认为是汉族最早的定型,那么,汉朝的中原人到底更像今天的南方人还是北方人?
能较信服解答这一悬疑的也许是体质人类学。简单的说,就是比较古代中原人和现代各地人群和各民族的颅面骨骼特征,来判断哪些古今人群最为接近,进而推测古代中原人的起源和流向问题。
这里的中原,指的是河南、山东、陕西三个广义中原地区。
【汉代河南人的人种演化史】
狭义的中原专指河南,历史上该地区还曾被称为“中国”、“中州”、“中土”。
虽然汉朝古墓发现不少,但直到2013年,吉林大学研究者才在《郑州汉唐宋墓葬出土人骨研究》一文中首次系统分析了汉代河南人的种系特征。报告指出:郑州地区汉唐宋居民均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存在较大一致性,较多表现出“古中原类型”居民的特点。与近代对比组比较表明,郑州汉代组居民虽然可能混入西北羌系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某些基因,但在体貌特征上与现代南方汉族存在很大相似性。
简而言之,汉朝河南人与近代华南组相似性最大,这个近代华南组具体指的是福建汉族。
周人崛起之前,河南地区是商王朝统治中心区。以往研究显示,陕西地区的周人与河南地区的商人在种系特征上虽保持较大的一致性,但存在一定差异。那么,当周人入主河南后,是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南地区人种的组成结构?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先后在郑州地区建都,长达500多年。而秦王朝并吞列国时,韩国第一个被灭亡,其过程极为残酷血腥。史料记载,公元前317年:秦败韩师于脩鱼,斩首八万级;公元前308年-307年:秦将甘茂破韩国宜阳,斩首六万;公元前293年:秦白起击败魏师、韩师,斩首二十四万级;公元前273年:魏赵联军伐韩华阳。秦救韩,杀魏赵兵十四万;公元前264年:秦伐韩,斩首五万;前256年:秦伐韩,斩首四万……
秦人征服韩国的百余年间,被秦人屠杀的韩国军人就有几十万。而《中国人口通史》估算,战国中期总人口在3000万左右。韩国地小民稠,人口约150万,军亦有30万。可见,秦人的征服活动造成韩国人口伤亡惨重。秦人入主韩国后,是否也带来较大的种系变化?
【汉代陕西人的人种演化史】
陕西在西周初得名。当时周、召二公以陕原(今河南省陕县西南)为界分而治之。陕原以东由周公治理,称“陕东"﹔陕原以西由召公治理,称"陕西"。又因陕西在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治地,故又简称"秦"。陕西关中地区又称渭河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等)之间。属于广义的中原地区。
陕西地区汉朝人骨样本采集于渭南澄城县刘家洼乡良辅村。在商代,渭南为骊戎国之地。西周时期,属畿内,也即京城效区。春秋时期,属晋。战国时期,渭南先属魏,后属秦。
研究者指出,他们比对渭南汉代人骨与近代人骨资料,发现华南(福建)近代组和澄城良辅组的关系最为接近(原报告提供的人骨资料版图似有变形,暂无法模拟复原该人骨)。
在汉朝之前,有两次历史变迁值得追问:
第一、渭南在新石器时代属于仰韶文化(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核心区。商代,一些原本分布在长城沿线的戎狄族进入渭南地区。周人崛起前,“自窜于戎狄间”,曾与姜戎联盟,后者与考古上的刘家文化相关。周人后离开戎狄到岐(今陕西岐山县境),崛起并取代商成为中原统治者。那么,进入夏商之际,陕西地区人种结构是否发生了明显变化?
第二、秦人最早生活在今天甘肃礼县一带。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在石器时代,人种结构较一致,人类学定义为“古西北类型”,他们在同时代中国北方古族中,与近代华北汉族(主要采集于河北、山西两地)相似性最高。
周王室东移至洛阳,秦人也逐渐东迁至关中一带。考古上,秦人盛行一种“屈肢葬”(即在人死后,用布带将其下肢向上卷曲捆扎,然后入棺埋葬。尸骨姿势与胎儿在母亲子宫里的形状极为相似)广泛出现在关中地区。那么,秦人入主关中地区之后,其民众是否取代了原本居住在关中地区的周人族群?
人骨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陕北地区的周人与关中地区的土著存在一定种系差异,周人入主关中后与土著种系的接近程度相对更高。这似乎暗示周人自戎狄返回关中平原后,对关中土著血统既有继承也有改变。而“自窜于戎狄间”的周人先祖则可能混合了更多戎狄族血统。
文学艺术评职论文发表范文:文学鉴赏论文发表果戈理与鲁迅《狂人日记》的差异性比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article/74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