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进军移动支付,可行性如何

发布时间:2014-07-15  | 浏览:

  据最新消息,中国邮政将投资1亿元建立电子支付服务基地,发力手机互联网支付,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已经接受申请。中国邮政此次申请的支付业务类型为“互联网支付”和“移动电话支付”,业务覆盖范围为全国。

  该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讨论。大家都知道自2011年5月26日央行发放首批第三方牌照至今,已经有超过250家企业获得了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支付宝、银联、财付通三大巨头又近乎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余公司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惨烈。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中国邮政凭什么分一杯羹?时间上,迟到了3年;技术上,和目前的移动支付巨头们相比肯定存在差距;服务上,中国邮政的服务态度和品质一直遭受大众质疑。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媒体基本也看衰居多。大部分人都认为中国邮政此次举措更多是因为主营业务增速远低于市场增幅之下的被动跟风之举,很难获取大的市场份额。

  大南认为:如果在主流市场中去和现存的巨头拼杀,对中国邮政的移动支付来说确实是死路一条。但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还远未到绝对饱和,格局确定的时候。从2013年的数据来看,第三方支付的整体规模仍在飞速膨胀,而今年的增幅还将大大提高。第三方支付的服务形态、技术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不断有新的支付模式推出市场。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中国邮政如果能够结合自身的业务优势,另辟蹊径,未免不可以走出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而独属于中国邮政的这条路不在北上广等大城市,而在于农村,主要理由分述如下:

  传统阵地已经趋近饱和

  移动支付需要依赖于具体的消费场景才能发生,所以往往和电商、物流紧密结合。在一二线城市,电商业务已经趋近饱和,而其衍生的移动支付市场也是如此。如何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是各大巨头都在思考的事情,而以往总是被忽略的三到六线城市这时候才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其蕴含的巨大潜力也让无数人开始心动。

  从人口规模来看,三到六线城市和农村人口达到9亿人,在我国人口比重中占据了很高的份额。而随着中国互联网基础建设的发展和物流的发达,这些人群逐渐成为电商消费的新力量。从去年底到今年3月份,京东在全国100多个乡镇刷了8000幅刷墙广告,并且还购置了大篷车在全国100多个城镇进行宣传。与此同时,阿里集团则在7月份举办首届县长大会,吸引了100余位县长、书记前来学习电子商务。两大巨头手段不同,目的却类似的举动都表明:在主流市场经过多年的厮杀,增速已经大大放缓,格局也基本确定,未来的方向应该在农村。

  而和电子商务、消费息息相关的移动支付市场也类似。几大巨头在一二线城市耕耘了多年,而且敢于砸钱。仅仅为了将移动支付这个概念推出去,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就可以每天几百万的砸出去,其背后正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大巨头在暗斗。

  所以中国邮政想要在移动支付市场杀出一条血路,绝对不能在敌人腹地开始发招,这样只会死得很快。

  核心经济期刊论文发表范文:人力资源评职范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article/7757.html


    上一篇:一首《小苹果》,从此再无老男孩
    下一篇:支付宝指纹支付率先支持三星GALA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