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的论文网站艺术表演中调音的作用(2)
歌曲的演唱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演唱技巧,所以也就要求音响效果把不同风格的各种类型的演唱都完美地表现出来。美声歌曲是体现音色优美;民族歌曲是体现民族风味和地方色彩;通俗歌曲是体现深沉的情感;而摇滚歌曲则是体现强劲的激情。由于歌曲的风格有所不同,其音响处理的要求也就不同。
美声讲究音色的优美,发声是经过专门训练,所以音色的泛音数量较多,幅度也比较强,整体音色的泛音结构比较丰满。因此,要求电声系统要有足够的宽频带,才能使低频泛音、中频泛音、高频泛音都不被阻拦地顺利通过。在艺术舞台上演唱,传声器与口形的距离一般在20~60cm。其高度在人脸与口形以下,这样可以将脸露出画面。这种远距离拾音有一定的混响反射声进入传声器,使音色变得浑厚、自然,有弹性和空间感。
民族歌曲的演唱,由于民族歌曲的范围比较大,有些歌曲近似于美声风格,也有些歌曲近似于通俗歌曲的风格,所以其传声器的选择也各有所不同。在艺术舞台上演出民族歌曲时,也应选用电容式传声器进行拾音。但是,口形与传声器的距离要比美声歌曲演唱近一些,一般为20~40 cm。
通俗歌曲的演唱,应选用手持近讲动圈式低灵敏度传声器,因为通俗歌曲是以深沉的情感为主要特点,所以应采用近讲、近距离拾音方式。这样就缩短了歌声音源与听音者的距离。从聆听心理学角度上讲,就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伴奏音乐与歌声的比例,也是对调音师搞好一台晚会的音响效果的一部分,音响师需要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在调音中对歌曲的曲调和旋律,恰如其分地控制好伴奏带的音量大小与歌声的比例,当放前奏曲或过门音时,可以将音乐声放大,在歌声进入之前渐渐拉下来,以便突出歌声和加深歌声的印象,一般乐队伴奏音乐与歌声(人声)的比例:美声、民族唱法、戏曲是3:7;通俗唱法4:6;摇滚乐5:5。
音量的调整,一支歌曲有时动态范围很大。当歌曲进行到高潮时,演员很激动,情绪很饱满,声级很强,容易产生过负荷失真。所以,这时音量需要压下来一点。当歌曲进行到深情细腻的弱声时,又需要把音量提升起来。对于掌握上述这几方面的调音手法,还要求音响师对歌曲要熟悉,对歌手的演唱特点也要了解,而且要有调音经验。否则,音响师的调音跟不上演员的演唱,不易获得理想的聆听效果。音响师将声音调响和调好,这之间有着很大差距。调响容易,调好难。绝大多数的扩声工作是现场操作,一旦操作有误则没有再改的时间和机会了,所以要不断积累经验,在操作时做到胸有成竹。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biaoyanlw/9135.html

